今晚,他们的目标是一座关键的铁路桥。
辛格利用从“王先生”那里学到的知识,发动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掩护和情报。他将部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警戒,一组负责爆破,另一组则在远处设置疑兵,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行动精准而高效。在午夜时分,随着一声闷响,支撑铁路桥的关键桥墩被炸毁。一列满载着弹药和粮食的军用列车,呼啸着冲进了断桥下的深谷,引发了剧烈的爆炸。冲天的火光,照亮了辛格和他的战士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我们又成功了,上尉!”一名士兵兴奋地说道。
辛格看着远处盟军阵地方向那断断续续的炮火,眼神复杂。他知道,他的行动,在客观上帮助了北约军。但他心中更清楚,他不再为任何人而战,只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打开那本红色的《论游击战》,借着火光,翻到了新的一页。上面写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当两个庞大的帝国在这片土地上互相撕咬,流尽最后一滴血时,真正决定这片土地未来的力量,正在这些不被他们注意的角落里,顽强地生长着。
麦克的“有限攻势”,在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后,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们仅仅夺取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前沿高地,却耗尽了最后一个精锐的预备师。
北约军,彻底被拖入了南洲的泥潭。他们每天都在流血,每天都在消耗,却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这台巨大的战争绞肉机,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士兵、他们的物资,以及他们在国内的政治声望。
而在大洋彼岸,大夏帝国的最高参谋部里,一名情报军官在南洲战局的沙盘上,将代表盟军和樱花国双方战斗意志的红色标尺,又向下调了一格。
标尺的下方,是醒目的红色区域,标注着两个字:“枯竭”。
现在,距离那个区域,只剩下最后的一点点距离了。整个指挥部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个最终时刻的到来。
麦克的“有限攻势”,在开始的第一天,就演变成了一场无限的噩梦。他所计划的、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夺取战略高地的设想,在樱花国军队疯狗般的抵抗面前,被撞得粉碎。
战争,褪去了所有战术和战略的光环,回归了它最原始、最丑陋的本相——一个巨大的、不断转动的血肉磨坊。
进攻开始的第三天,约翰下士所在的“咆哮”27师已经减员了三分之一。他们甚至还没有看到主峰的影子。每一米的前进,都要用几具、甚至十几具尸体去铺垫。山坡上的泥土,因为混合了太多的血液和碎肉,呈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暗红色,踩上去黏腻而湿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