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查姆推动节流阀。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推力,从身后传来,将他死死地按在座椅上。xp-80如同离弦之箭,在干涸的盐湖跑道上飞速滑行。短短十二秒,他就达到了起飞速度。他轻轻拉动操纵杆,这只金属的“凤凰”,以一个极为优雅的角度,昂首冲向了蔚蓝的天空。
“我的上帝……”伯查?在无线电里,发出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叹。没有了螺旋桨产生的扭矩,飞机的爬升异常平稳、迅捷。他感觉自己不是在驾驶飞机,而是在骑着一枚炮弹。
五分钟后,他已经达到三万英尺的高空。在这里,他将进行第一次高速测试。
“准备进入俯冲,时速400节。”他报告道。
飞机开始俯冲,速度指针飞速攀升。420节,450节,480节……很快,就突破了p-51“野马”战斗机的极限俯冲速度。然而,就在速度接近500节时,异变陡生!
整个机身,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仿佛随时都会解体。操纵杆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疯狂地摆动,几乎要脱手而出。伯查姆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控制住。他知道,他遇到了航空史上的幽灵——跨音速区域的“音障”。空气,在这个速度下,不再是温顺的流体,而变成了一堵坚硬的墙。
“飞机失控!我遇到了强烈的振动!”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形。
“拉杆!收油门!放下减速板!”地面指挥中心里,里德博士对着话筒,用最快的语速喊道。她的脑中,风洞实验的数据,正在飞速闪现。
伯查姆遵照指示,艰难地操作着。在下降到两万英尺时,飞机的抖动,终于奇迹般地减弱了。他浑身已经被冷汗湿透,大口地喘着粗气。他成功地从死神的指尖,溜了出来。
这次惊心动魄的试飞,虽然暴露了xp-80在高速下的操控性问题,但也证实了它的巨大潜力。它拥有无与伦比的爬升率和速度,足以碾压任何一种螺旋桨飞机。
接下来的两个月,成了整个“臭鼬工厂”最疯狂的时期。里德博士和她的团队,根据伯查姆带回来的宝贵数据,对飞机的气动布局进行了数十项修改。他们加装了液压助力系统,以对抗高速下的舵面压力;重新设计了机翼的后掠角,以延迟激波的产生。而伯查姆,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骑士,一次又一次地驾驶着改进后的原型机,冲向那片死亡区域,将飞机的性能极限,一点点地向外拓展。
终于,在距离罗斯福总统的期限,还剩下一周的时候,第一批十二架预生产型的p-80A“流星”战斗机,正式走下了生产线。它们被立刻拆解,装上运输机,秘密送往太平洋前线,进行实战测试。
在新西哥州的另一片沙漠里,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绝密的计划,也在悄然加速。奥默的团队,正在解决原子弹的关键技术难题。两场来自沙漠的风暴,正在积蓄力量。一场,将改变天空的法则;而另一场,将彻底改变战争,乃至人类的命运。凤凰,即将浴火重生,但它带来的,或许并非新生,而是更加彻底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