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和他的班组,小心翼翼地,沿着一条被炸弹摧毁的街道,向市中心推进。街道两旁,是白色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但此刻,这些建筑上,布满了弹孔,冒着黑烟。一些法希士兵,举着白旗,从废墟中走出,垂头丧气地,放下了武器。市民们,则躲在窗户后面,用恐惧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些突然降临的,金发碧眼的征服者。
中午时分,古德里安将军的指挥车,已经开进了卡萨布兰卡的市政广场。一面巨大的万字符旗,取代了法希的三色旗,在广场上空的旗杆上,缓缓升起。
汉斯拍了拍克劳斯的肩膀,咧嘴笑道:“看,我说了什么?连午饭时间都没到。走,我们去找家咖啡馆。”
克劳斯,看着那面在非洲炙热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的旗帜,心中,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他只感到一种莫名的,巨大的荒谬感。他们跨越了整个欧洲,渡过了大西洋,来到这片完全陌生的大陆,只是为了,在这里,升起一面旗帜。
他不知道,这面旗帜,将给这片大陆,带来什么。
在卡萨布兰卡陷落的同时,在更东边的阿尔及尔和奥兰,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德普士的闪电战,再一次,以一种无可匹敌的姿态,碾碎了所有的抵抗。
“阿特拉斯之击”的第一阶段,以一种教科书般的,完美的姿态,落下了帷幕。现在,轮到第二阶段,“沙漠闪电”登场了。德普士的钢铁洪流,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开始它们狂飙突进的征程。
“阿特拉斯之击”的登陆阶段,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次武装游行。真正的考验,来自这片大陆本身。
当德普士的军队,开始离开沿海的港口城市,向内陆和东方挺进时,他们才真正领略到非洲的广袤与严酷。白天,是能把钢铁晒得滚烫的烈日;夜晚,是骤然降临的寒冷。无处不在的沙尘,是所有精密机械的噩梦。而巨大的距离,则是对后勤系统最残酷的考验。
但是,弗里德里希·冯·莱希纳上将,早已预料到这一切。他的指挥部,不像隆美尔那样,时常冲在第一线,而是稳坐后方,如同一位冷静的棋手,精确地调动着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他的命令,通过无线电波,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位。
“古德安将军的第二装甲集群,任务不变。沿着N1号公路,全速向东,目标阿尔及尔、突尼斯。你们的速度,就是你们最好的保护。不要理会侧翼零星的抵抗,把它们留给后续的步兵师。”
“霍特将军的第三装甲集群,向南,沿着阿特拉斯山脉的西麓,清剿残余的法希军队,控制摩洛哥全境。在完成任务后,转向东南,进入撒哈拉沙漠,向法属西非的腹地——廷巴克图和尼日尔方向,进行武装侦察。”
“所有单位,严格遵守水和燃料的配给制度。空军的运输机联队,将在每天的16:00时,在预定地点,进行空投补给。我们的工程兵部队,将紧随装甲部队之后,修复所有被破坏的桥梁和铁路。记住,先生们,在非洲,后勤,就是一切。”
莱希纳的战略,是典型的德普士风格:稳健、 有条不紊、且冷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