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士帝国,柏林堡,无忧宫。
德普士大皇帝,阿道夫·威廉四世,正站在一幅巨大的白洲军事地图前。他的背影如同一座花岗岩雕像,坚硬、冷峻,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位以铁腕和远见着称的君主,自登基以来,便将恢复帝国荣光、统一所有德普士语民族视为自己终生的使命。
十年前,殖民战争德浪潮,德普士由于国策问题,慢了好几拍,刚把国内经济发展好,全球都被瓜分完了。等东方大国想打破世界的秩序,从英吉帝国虎口夺食时,他冷眼旁观着英吉与东方大陆大战消耗着自己的国力与财富,而德普士,则在这三年间,卧薪尝胆,完成了军队的现代化整编,海军也进入蓝海,购买的皇权级究极战列舰就有8艘,依靠大夏帝国的技术自己建造的大德普士级究极战列舰也达到6艘,德普士超级战列舰有6艘,其他新锐战列舰16艘,战列巡洋舰8艘,大夏帝国推销的3万吨航空母舰都建了8艘,其他舰艇300艘,陆军800个师,装甲师就达到200个,空军各类飞机架,如此军力在全球也是顶尖。
“元帅,我们的‘秋季演习’准备得如何了?”威廉四世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有力。
站在他身后的,是帝国总参谋长,被誉为“战略魔术师”的冯·施利芬元帅。他推了推单片眼镜,一丝不苟地回答:“陛下,一切尽在掌握。四十个装甲集群,六十个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帝国空军的三十个航空队,已经全部在东部边境集结完毕。他们随时可以化作帝国的利剑,刺穿任何阻碍。”
威廉四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个夹在德普士与沙罗帝国之间的国家——兰波王国。
兰波王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却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它曾是白洲东部的强国,但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屡次被强大的邻国瓜分、吞并,又奇迹般地复国。上一次西方大战后,在英吉和法希的支持下,兰波不仅复国,还从战败的德普士帝国身上割走了一大片领土,其中包括拥有三千万德裔人口的西西亚和但泽走廊。
这片土地,被德普士人视为“流血的伤口”,是整个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兰波人太傲慢了。”威廉四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他们以为有英吉和法希的一纸盟约,就可以高枕无忧。他们以为我们的抗议,只是软弱的犬吠。他们不知道,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被唤醒,所求的便不仅仅是几块骨头。”
“陛下,我们的外交部门已经收到确切消息。”施利芬元帅补充道,“法希王国虽然叫嚣着要保卫兰波,但他们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边界部队依然躲在坚固的‘法兰防线’后面,奉行着可笑的‘防御至上’主义。而英吉帝国,他们的陆军正在调动,黄洲战事牵扯了他们很多精力,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要我们速战速决,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
“速度……”威廉四世咀嚼着这个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速度就是一切。我要的,不是一场传统的、拖泥带水式的战争。我要的,是一场外科手术般的、精准而致命的突袭!”
他转向元帅,目光炯炯:“施利芬,你从大夏帝国军事观察团那里学来的‘闪电战’理论,现在,是时候让整个西方大陆,见识一下它的威力了。”
“闪电战”,这个词源自于大夏帝国在中洲与英吉帝国大战中的一次经典战例。其核心在于利用坦克集群的高速机动性,在航空兵的支援下,撕开敌人防线的薄弱点,长驱直入,分割包围敌军主力,摧毁其指挥和补给系统,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彻底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
德普士的军事天才们,将这一理论奉为圭臬,并结合本国的工业实力和战术思想,将其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