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场的大喇叭刚喊完“收工”,王念慈就抱着一摞蓝皮本子冲进杨靖家院门。
她额角沾着油墨印,发辫上还挂着张没揭干净的纸边:“靖子,联屯存折印好了!五村的章子都盖齐活,李家屯的三百本这就该送过去——”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响。
杨靖探头望去,见张大山正从自行车上往下搬纸箱,车把上还挂着半截没啃完的玉米饼:“念慈你可算来了!这存折薄得跟蝉翼似的,我拿麻绳捆了三圈,就怕路上颠散喽!”
半月前杨靖提的“一折通存通兑”,到底还是落地了。
平安屯的“知识银行”火得超出预料——晒谷场的石磨旁总围着背粪筐的娃,铁柱那小子最精,每天天不亮就蹲在供销社门口,专等送粪车路过时捡漏,半个月攒了二十分,够换半本《拖拉机构造图》。
更让杨靖意外的是,外村娃们竟趟着露水来存钱——李家屯的狗蛋带着三个表弟,扛着比人还高的粪筐走八里地,说“俺们屯长说了,积分能换识字本,比挖野菜实在”。
这不,首批外村存折刚送到李家屯,变故就来了。
“杨靖!杨靖!”小石头娘喘着粗气冲进院子,鞋尖沾着泥点子,“李家屯的赵铁柱堵村口了!把咱存折摔地上,说‘平安屯拿纸片子骗娃拾粪’!”
张大山手里的玉米饼“啪”地掉在地上:“我就说不能搞外联!外村人精得很,这会子闹起来,咱脸往哪搁?”他急得直跺脚,胶鞋跟把青石板跺得咚咚响。
杨靖没接话,转身翻出刘会计整理的换书台账。
油灯光下,李家屯的记录密密麻麻:《粪肥换算表》换了十二本,《谷种保存法》八本,连《农药识别图谱》都换走三本。
他指尖划过“粪肥换算表”那栏,突然笑了:“张叔,你说他们为啥专挑这些书?”
“为啥?”张大山凑过来看,“许是李家屯粪多,不会算?”
“对喽。”杨靖把账本往桌上一扣,“他们缺的不是积分,是把拾粪的力气变成真本事的法子。咱光给书不够,得让他们用知识‘赚回来’。”他转头冲王念慈眨眨眼,“念慈,明儿起加印‘知识反哺任务卡’——外村娃要是用书里的法子帮队里解决问题,比如算清积肥量、认对农药名,双倍积分返还!”
王念慈眼睛一亮,油墨印都跟着颤:“我这就改模板!再在任务卡上画个小奖状,叫‘技术顾问’,娃们肯定稀罕!”
三天后,李家屯小学的周老师裹着蓝布衫来了。
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信纸,边角还沾着饭粒:“杨同志,这是娃们的‘成果报告’——五年级的狗蛋用《粪肥换算表》算清了积肥量,队里之前总施过量,这回省了二十斤化肥!”他压低声音,耳尖发红,“娃们非让我念,说要当着全屯人面夸夸自己。”
杨靖当场拍板:“狗蛋这功,双倍积分返还!再给‘技术顾问’称号——这称号能换半本《算术启蒙》,还能来平安屯夜校当一天小老师!”
消息传回李家屯时,赵铁柱正蹲在村口啃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