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杨靖翻出系统商城,指尖停在“知识流转券”上——这是他刚兑换的新道具,面值0.1积分,印着歪歪扭扭的麦穗图案,“李家屯的娃拾粪得一分要三天,咱娃扫个院子就有半分。起点不一样,得给点暗补。”他把流转券塞进信封,“明儿让小石头娘悄悄夹在书里,就说‘扫书缝时掉出来的’。”
王念慈噗嗤笑了:“你倒会当菩萨。”她放下针线,从炕柜里掏出叠抄好的书,封皮上多了行小字“平安—李家联办”,“缝书小组加了夜班,明儿能凑出五十本。”
兑换首日,屯口晒谷场比赶大集还热闹。
十几个外村娃排着队,有的挎粪筐,有的提鸡蛋,有的抱着晒干的野蘑菇——都是拿劳动分换的“硬通货”。
小栓子举着积分证第一个冲上前,刘会计翻到最后一页:“三分,能换三厘积分,六页书。”
“就要《识字卡》!”小栓子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王念慈递过一张硬纸板,上面用红笔写着“人”字,画着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儿。
小栓子捧着卡,突然哇地哭了:“娘说,识了字就能看药铺的药方,奶奶咳嗽就能抓对药……”
他话音没落,晒谷场突然静了。
一个穿蓝布中山装的年轻人挤进来,胸前别着“公社文教”的徽章:“这是……”
“换书呢!”铁蛋举着刚换到的《识字三百》跑过来,“我换到‘日’字了!跟太阳一个样!”
文教干事接过书,指尖抚过粗糙的纸页,突然吸了吸鼻子:“这哪是换书?这是换命。”他掏出笔记本唰唰写,“我得给县上写报告,说平安屯……”
“哎哎哎!”杨靖赶紧拽他袖子,“可别写我名儿,就说群众自发的!”
当晚,杨靖刚躺下,系统金光突然笼罩全屋。
面板上跳出一行大字:【文化共富网络达成,解锁“跨屯协作包”——可生成区域积分联盟章程、联办夜校方案、乡村知识银行雏形。】
“知识银行?”杨靖盯着这四个字,突然笑出声。
王念慈从隔壁屋探出头:“笑啥呢?”
“我在想,”他望着窗外的月亮,月光洒在新挂的“平安—李家知识交换点”木牌上,风一吹,木牌轻轻晃动,“以后娃们的积分,能不能存成‘教育股’,将来分红换拖拉机。”
王念慈笑着戳他额头:“你啊,总把土坷垃想成金疙瘩。”
可她没看见,杨靖枕头底下压着张新写的草稿纸,上面歪歪扭扭画着“教育股”的分红规则。
更没听见,远处传来清脆的铃铛声——那是邻村的赶车老汉,车上装着半麻袋新收的高粱,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听说平安屯收劳动分换书,我们青山屯也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