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 第265章 布票变“工分”,队长坐不住了

第265章 布票变“工分”,队长坐不住了(2 / 2)

老李头捧着茶碗没喝,先眯眼瞅杨靖:“你小子葫芦里卖的啥药?昨儿张大山跟我嚷嚷‘奖布票’,布票是你家织的,又不是队里的钱。”

“布是集体织的。”杨靖指了指窗外晒场,新织的蓝布正搭在绳上晒,“咱织的布,三成收益归队里。您拿这三成,办夜校、买灯油、修农具,不比干巴巴记工分强?”

刘会计适时掏出分红账本,翻到最新一页:“李队长您瞧,上个月副业收益一百二十块,三成三十六块,已经记在队账上了。”

老李头凑近看账本,老花镜滑到鼻尖:“这……这是真的?”

“您再瞧。”杨靖翻开另一本,“队里用这三十六块,买了十盏煤油灯,给夜校用;修了五张犁铧,省了二十工分;剩下的钱,存着给麦收买盐巴。”

老李头的眉头慢慢松了:“合着这布票不光是你们的,还是队里的?”

“是集体的。”杨靖笑着给老李头续茶,“您当队长的,不就图个‘多干多得’?工分是粮,布票是糖——粮管饱,糖管甜,两样都有,大伙儿干活儿才更起劲儿。”

老李头端起茶碗抿了口,茉莉花香混着暖意漫开:“行,就按你说的办。但先试三天,出岔子我拿你是问!”

三天后,打谷场热闹得像过年。

张大山扯着嗓子念名单:“小石头娘,春耕期间多插一亩秧,奖五尺布票!”

小石头娘抹了把脸,红着眼眶上台。

王念慈把布票递过去时,故意提高声音:“这是生产队特批的‘劳动荣誉证’,红纸上盖着队里的章呢!”

台下有人嘀咕:“这布票,咋比工分还体面?”

老李头站在台侧,故意咳嗽两声:“体面?这是队里给的彩头!工分记在账上,布票攥在手里——你超额干了活儿,队里看得见,摸得着!”

掌声“轰”地炸响。

小石头娘举着布票冲台下喊:“他爹,明儿咱拿这布票换块花布,给闺女做条新裙子!”人群里响起一片哄笑,几个懒汉挤在后排,搓着手小声说:“明儿我也早点出工,争取拿张荣誉证!”

当晚,杨靖家的电话铃响了三遍。

第一遍是柳河屯的赵队长:“听说你们奖布票,咱能学不?”第二遍是北屯的孙会计:“你们那分红账本咋记的?给咱说道说道!”

杨靖让刘会计拿笔记:“奖布票可以,但得由生产队出面,从副业分红里列支,记在队账上。要是拿自家布票乱奖,那是胡来!”他挂了电话,系统面板突然泛起金光,提示音在脑海里炸响:“【体制兼容】达成,民间激励与集体制度共存,解锁‘双轨记账法’——可同步运行工分与积分系统。”

杨靖摸着下巴笑了,提笔在《协作手册》上写:“布票是‘外功’,工分是‘内功’。外功换彩头,内功定口粮。外功练得好,内功更带劲。”

窗外,小石头娘正带着妇女会核对明日奖励名单。

煤油灯下,新印的布票泛着暖光,背面的小字在纸上跳动:“劳动所至,寸土生金。”

后半夜,杨靖刚要睡下,刘会计气喘吁吁跑来:“靖子,县供销社来电话,说新印的pF - 系列布票到了,让咱去取——说是专门给柳河屯备的。”

杨靖裹紧棉袄,望着窗外的星子笑了。

这屯子的热闹,从来就没断过;这屯子的故事,才刚翻到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