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春耕大考,牛粪生金(2 / 2)

今儿借三筐,秋收还六筐,您账本上还剩二十分。他把算盘拨得噼啪响,这粪上了地,能多打半袋苞米,还能换布票裁衣裳,咋不划算?

赵老汉眯眼瞅着账本上自己的名字,突然一拍大腿:借!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爬两次粪堆!当场在借据上按了红手印。

日头过午,小石头娘的送粪队也传回好消息。

王奶奶颤巍巍摸着筐里的干粪: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金贵的粪,比亲孙子还贴心!二柱媳妇把孩子往背篓里一塞,扛起粪筐就往地里跑:娃他爹,咱今儿要是犁完二亩地,能换五寸布做裤衩!

连往年春耕都要犯懒病的王二赖子都赶着牛上了坡。

他挥着鞭子冲杨靖喊:杨兄弟!

俺昨儿借了三筐粪,今儿要是提前犁完,那五寸布可得给俺留着——俺家那口子说了,再穿露屁股的棉裤,就跟俺分锅吃饭!

马德海是在第五天来的。

他穿着蓝布中山装,鞋底沾着新翻的黑土,蹲在田埂上看张大山验收粪筐。老张,这粪咋比往年上得还足?

张大山把秤砣一甩:马主任您瞧,以前拾粪换布,布换钱难。

现在粪能出去,还能奖布,谁不拼命拾?

您闻闻这味儿——他蹲下身扒拉两下粪堆,都是晒透的,没掺一点土坷垃!

田边歇晌的老农凑过来,嘴里叼着旱烟袋:马主任,俺跟您说个实在话。

从前觉得拾粪是给队里白干,现在觉着是给自个儿攒家当。

前儿俺孙子说,等秋收还了粪,要拿剩下的积分换块儿花布,给俺做件新罩衫。他吧嗒两口烟,这布票啊,比俺那老烟袋还金贵!

马德海没接话,掏出个小本儿唰唰记。

等暮色漫上田野,他拍了拍杨靖的肩膀:我回县里,《松江简报》得加段儿——平安织造模式,粪肥也能生金

春耕收尾那日,杨靖站在最高的田埂上。

夕阳把黑土地染成酒红色,张大山的护账队在地头敲章,小石头娘的送粪队唱着《咱们的生产劲头高》往回走,胸前的拾粪之星红花被风吹得直颤。

靖子!刘会计跑得直喘,手里攥着账本,全县春耕提前八天完成!

干粪利用率百分之九十七,没一户拖欠!

杨靖摸了摸袖管里发烫的系统面板,金光地闪过:【主业反哺】达成,副业与农业闭环形成,解锁生产激励包——可定制季节性奖励方案。

王念慈走过来,手里捏着张新印的布票。

背面多了行小字:劳动所至,寸土生金。她望着远处的晒场,新一批布票正在油灯下印制,这布票,真成种子了。

不止种子。杨靖望着翻整好的土地,等秋天收了粮,这地还得结出金穗子。

话音未落,晒场方向突然传来嚷嚷声。

杨靖眯眼望去,只见老李家的二小子和张寡妇正围着个麻袋争执,麻袋口露出半截花布角。

咋回事儿?王念慈皱起眉头。

杨靖拍了拍她的手背:春耕刚完,新事儿怕要来了。他扯了扯棉袄领子往晒场走,嘴角却勾着笑——这屯子的热闹,从来就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