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布票成粮,暗流涌动(2 / 2)

当天晌午,马德海的吉普车没回县城,反而拐上了去北屯的土道。

杨靖蹲在晒场边看他蹲在老槐树下,跟扛着锄头的老杨头拉家常——

您说拿布票换粮省事儿?

那可不!老杨头吧嗒着旱烟,我家那口子小脚,去供销社粜米得走十里路。

现在拿拾粪换的布票,跟东头老李家换两斗苞米,俩村儿隔着垄沟,抬脚就到。

马德海又晃到村西头,正撞见王大娘家的举着半尺布票跟卖鸡蛋的张婶子比划:我家二丫要上学,得买本子。

您这鸡蛋换给我,我拿布票去裁缝铺换块布,给您家小子做条裤子。张婶子数着鸡蛋往她篮子里放:成!

我家那混小子正缺裤子呢。

日头偏西时,马德海回到平安屯,裤脚沾着北屯的黄土,手里多了个皱巴巴的笔记本。

他没直接找杨靖,反而去了生产队仓库,翻出三月份的副业统计表——交奶量比上月多了三成,拾粪肥田的面积扩了五万亩,最底下一行小字:公粮预缴率上升12%。

好你个杨靖。他敲着统计表进了杨靖家,脸上的严肃褪了大半,你这不是拆台,是给老规矩打补丁。

杨靖正跟刘会计在油灯下写《布票流转自律公约》,笔尖顿了顿:马主任,咱们约法三章。

第一,不换统购统销物资;第二,不囤票压价;第三,每张兑换条得双方签字,村记分员备案。

我让小石头娘明儿在妇女会上念!小石头娘举着刚油印好的公约纸,咱得让大伙儿知道,这布票是劳动证,不是钞票!

张大山扛着红缨枪撞进来,枪尖挑着三张皱巴巴的条子:刚在西头屯查到的!

有人拿布票硬换老王家的公粮,让我撕了。

名字我都写公示榜了,明儿挂村口!

马德海看着这阵仗,突然笑出了声:行,我回去跟社里说——不叫货币,叫劳动凭证流转他掏出钢笔在公约上画了个圈,各代销点增设余粮调剂角,农户拿布票换余粮,得让记分员盯着。

当晚,杨靖袖管里的系统面板烫得发烫,金光闪过:【风险合规】达成,体系通过粮食考验,解锁物资缓冲池——可预存粮食、布匹应对突发需求。他推开窗,月光洒在晒场上,新印的布票整整齐齐码在桌上,编号已经跳到pF-。

念慈,他转头看向正在整理样衣的王念慈,你说这布票像啥?

像种子。王念慈把最后一枚盘扣缝好,现在刚发芽,等根扎深了......

等根扎深了,杨靖望着远处生产队的牛棚,那里传来老牛悠长的哞叫,就得琢磨着让它抽枝了。

刘会计抱着新收的余粮登记表从外面进来,棉袄上沾着草屑:靖子,春耕的牛力统计表下来了......他突然住了嘴,顺着杨靖的目光看向牛棚。

月光下,牛棚的草帘被夜风吹得掀起一角,隐约能看见几头老牛正低头啃草。

但谁都没注意到,柳河一队的牛倌儿正打着火把往平安屯赶——他家的两头拉犁牛,后半夜突然倒在圈里,喘得跟拉风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