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火种不熄,暗流奔涌(1 / 2)

雪粒子还在往脖子里钻,杨靖却顾不得搓手。

他望着王婶家窗棂上摇晃的灯影——那盏灯从昨晚就没熄过,油芯烧得滋滋响,像在替全村人喘那口憋了半月的气。

可他攥着棉袄袖口的手紧了又松,系统面板在脑子里嗡嗡响,提示音刚消下去,奶奶临终前的话又浮上来:“富得正,富得暖,可别富得没防备。”

“杨同志?”刘会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棉鞋踩得雪壳子咯吱响,“您说要开会,铁蛋姑和念慈都到库房了。”他推了推蒙着白雾的眼镜,怀里还抱着个蓝布包,边角磨得发毛,一看就是藏了半辈子账册的宝贝。

杨靖转身时,后颈的雪化了,凉得人一个激灵。

他搓了把脸,把那些喜庆的欢呼都搓进肚子里,只留着股子冷硬的清醒:“走。”

库房的门一推开,热气裹着苞米杆子味扑出来。

铁蛋姑正蹲在炕边翻柳条箱,大嗓门震得房梁落雪:“我就说把账本塞腌菜坛子里最保险!上回老李家藏鸡蛋,我拿酸菜压了三个月都没找着!”她抬头看见杨靖,用沾着灶灰的手拍炕沿,“小靖快来,念慈说要给每个屯子编暗号,我正想呢,咱就说‘二姨送的酱菜’——谁查就说走亲戚,保准蒙混!”

王念慈坐在炕头,膝盖上摊着半本撕破的《农业生产手册》,铅笔在纸页上飞:“铁蛋姑的法子好是好,可光藏不行。”她指尖点着刚画的地图,平安屯周围三个箭头分别标着“东线”“南线”“西线”,“我想了,每屯选最老实的记账户,得是那种上回分猪食都要多称半两的倔老头——他们藏东西比防贼还紧。”

杨靖没接话,伸手从炕席底下抽出个油布包。

油布边角浸着茶渍,是奶奶当年藏粮票的家伙。

他解开绳结,三份手抄账本“唰”地摊开,墨迹还带着潮意:“这是我和刘会计熬了三夜抄的。原账在队部铁柜锁着,可马德海要是带人砸锁……”他手指划过“东线”那本上的红手印,最上面那个是老旗手父的,“所以得让账本不归一人,不存一地。”

刘会计凑过来,镜片上的白雾散了些,露出里头发亮的光:“我明儿就赶驴车送册。每到一屯只说一句——‘这是咱自己挣下的命根子,别让人一把火烧了。’”他摸了摸蓝布包,“我把算盘也带上,万一哪个屯子记不清数,当场拨给他们看。”

铁蛋姑突然一拍大腿,震得炕席上的苞米粒蹦起来:“哎!我有个绝的!”她从怀里掏出本翻烂的《毛主席语录》,“把账本拆成单页,夹在《为人民服务》那章后面——谁要查,就说学习文件!上回张大爷藏烟卷,夹在《论持久战》里,工作组翻了三遍都没找着!”她嘿嘿笑,“咱这叫‘红色掩护’!”

王念慈噗嗤笑出声,伸手把铁蛋姑沾着灶灰的手往自己袄袖上擦:“您这法子,要是被吴干事知道,得说咱们投机取巧。”她转而望向杨靖,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不过我觉得行——只要账在,人心就在。”

杨靖望着她冻得通红的鼻尖,突然想起昨晚系统提示里的“共同致富见证者”。

他没说话,只把油布包推过去:“今晚就动手。刘叔带东线,铁蛋姑跑南线,念慈跟我去西线。马德海的人要是问……”他勾了勾嘴角,“就说响应号召,学习先进屯子的记账经验。”

后半夜的雪下得更密了。

杨靖裹着老棉袍蹲在院门口,看刘会计的驴车碾着雪辙往村外去,车轱辘上绑的草绳晃啊晃,像根拴着希望的线。

远处传来铁蛋姑的大嗓门:“柱子他娘!把《语录》拿过来!二姨给你送酱菜啦!”王念慈抱着一摞账本从东屋出来,发梢结着冰碴子,却笑得像偷了枣的小丫头:“我刚去老李家借了腌菜坛子,李婶子听说藏账本,非塞给我半块咸肉——说这叫‘以菜护账’。”

杨靖接过账本,指腹蹭过封皮上歪歪扭扭的“西线”二字。

系统面板突然闪过金光,提示音轻得像耳语:“【信任值】+57,当前987人。检测到潜在封锁风险,解锁‘分布式记账’功能——跨屯账目实时联动已激活。”他低头看手腕,系统界面里多了串跳动的数字,正是刘会计驴车上那本“东线”的收支数。

“他们怕咱们连成网,咱们就织得更密。”杨靖轻声说,哈出的白气在眼前散成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