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铁牛开道,犁出新天(2 / 2)

杨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扶住了犁铧,掌心能感觉到铁牛震动的频率。

他深吸一口气,冲司机老周点头:“走!”

铁牛往前一窜,黑油油的土浪翻起来,像条黑龙在荒地上游。

人群先是静了一瞬,接着爆发出山响的欢呼。

二丫举着小红旗追着车轮跑,鞋跟踩进泥里拔不出来,干脆脱了鞋光脚跑;张大山把棉袄往地上一扔,抄起铁锹跟着清垄沟,泥点子溅了满脸也不管;老杆子挺直腰板,对着铁牛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帽檐上的灰都被震得簌簌落。

“系统提示:【春耕首耕】任务完成!积分+300,当前总积分:9950\/。”

杨靖耳朵里嗡的一声,眼前突然浮现出金色光幕。

他慌忙低头看系统面板,“万元户满级”的字样在光幕中央闪着光,底下一行小字:“最终任务触发——【全村脱贫】:确保十屯每户年收入超百元,完成后系统满级,解锁‘万元户’终极权限。”

“杨娃子!看这儿!”张大山举着铁锹冲他喊,脸上的泥点子被汗冲出两道白印,“这土松得能攥出油!头茬玉米保准能长到一人高!”

“杨哥!”二丫光着脚扑过来,小红旗上的字被风吹得猎猎响,“我刚才数了,铁牛犁过去的地方有二十八只麻雀!它们肯定是来吃虫子的!”

杨靖蹲下来给二丫穿鞋,泥糊糊的鞋帮蹭了他一手泥。

他抬头时,看见王念慈正被几个小媳妇围着,手里的油印本被翻得哗哗响,小媳妇们指着“妇女工分按男劳力八成算”那一条,眼睛亮得像星星。

刘会计抱着账本往这边挤,算盘珠子在布包里叮当作响:“预支工分的名单对了三遍,就西沟屯老李家少算了半工——他媳妇昨儿个帮着搬化肥,该补上!”

傍晚的晒谷场飘着苞谷酒的香。

张大山用海碗给杨靖斟酒,酒液溅出来,湿了他胸前的工牌——那是王念慈用硬纸板做的,写着“联耕队队长”。

“下一场,咱们犁北洼!”张大山拍得杨靖肩膀生疼,“北洼那片涝洼地,铁牛一翻,保准能种水稻!”

杨靖笑着点头,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山道上冒起一片雪尘。

三辆驴车裹着暮色驶来,车头都系着红布条,在风里一飘一飘。

“那是南岗屯的车!”刘会计突然呛了口酒,“前儿个还说咱联耕队是瞎胡闹,今儿倒送东西来了?”

驴车近了,车斗里码着整整齐齐的菜秧子,嫩生生的绿芽顶着露珠。

跟车的是南岗屯的李婶,她跳下车就往杨靖怀里塞东西:“娃子,这是咱屯新育的黄瓜秧,用温室育的!前儿个我家那口子咳嗽,你给的川贝枇杷膏管用,他说咱不能落人后……”

刘会计扒拉着菜秧子,手直抖:“这苗子根须齐整,叶子油亮,是后世的温室育苗技术!”杨靖心里一热,系统商城的界面突然弹出新选项——“农业技术包(需积分)”,图标上画着滴着水珠的菜苗,闪着淡金色的光。

他仰头望夜空,星河像撒了把碎银子,亮得晃眼。

怀里还揣着系统面板的提示,9950的积分数字在夜色里发着暖光。

风里飘来苞谷酒的甜香,混着新翻泥土的腥气,这味道他太熟悉了——是去年冬天桥头火堆的味道,是哑婆李喝了枇杷膏后咳出的第一口轻松气,是王念慈在油灯下帮他改章程时,钢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最后五十分,咱们自己挣。”他低声说,把海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三天后,杨靖正蹲在院里给铁牛擦机油,刘会计慌慌张张跑进来,棉鞋上沾着新鲜的泥点子,手里的账本都跑散了页:“杨靖!杨靖!”他喘得说不上话,手指往屯外指,“北洼……北洼的地底下,挖出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