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 第136章 雪夜请愿,小石头举起了“仙灯”!

第136章 雪夜请愿,小石头举起了“仙灯”!(1 / 2)

杨靖的手刚碰到门栓上的红布绳,后颈就被风雪灌进一股凉意。

他回头时,王念慈的影子正从院角的老榆树下浮出来——蓝布棉袄裹得像只圆滚滚的茧,手里一张泛黄的纸被风卷得簌簌响,一声刮过冻得通红的鼻尖。

杨靖。她走得急,鞋跟碾碎了脚边的冰碴,公社来的。

纸张递到眼前时,杨靖先闻到股油墨味——新印的文件,边角还沾着墨点。

标题那行字刺得他眼皮一跳:《关于暂停平安屯副业协作资格的审查通知》。

最末的落款是县革委会,红章盖得歪歪扭扭,倒像块化在雪地里的血豆腐。

马主任联合周卫国、赵半仙递了材料。王念慈的手指抠着文件边缘,指节发白,说你用妖术换票,说川贝枇杷膏是迷魂汤,还说你那头驴......她顿了顿,声音突然哽住,摄魂兽

杨靖盯着雪地里被风掀开的半页纸,歪歪斜斜的字迹像爬满蛆虫。

他忽然笑出了声,哈出的白气在脸上结了层薄霜:他们怕了。他把文件折成小块揣进怀里,指腹蹭过藏在另一个兜的名单——七十三枚红手印,此刻正隔着粗布褂子贴着他心口,怕咱们这副业,真能从穷窝子里刨出金疙瘩。

王念慈抬头看他。

这个总爱叼根草棍儿说咱得支棱起来的少年,此刻眼里亮得像淬了火的钢。

她突然想起三天前,杨靖蹲在驴棚里给老黑驴梳毛,说:等攒够了积分换拖拉机,咱屯的粮车能排到公社门口。那时候她只当是年轻人的狂话,可现在再看——晒谷场的兔笼叠了三层,缝补组的油灯彻夜不熄,连最抠门的李老蔫都把攒了十年的兔毛全交出来换布票。

消息漏了。杨靖突然拽着她往院外走,你听。

风里裹着碎碎的人声,像春冰初融时的溪涧。

转过街角,晒谷场的老槐树下已经攒了一堆人——张大山的蓝布帽顶积着雪,正把账本拍得啪啪响;大脚婶攥着刚缝好的棉袄前襟,针脚在雪光里闪着细芒;铁蛋缩在他娘身后,手里还攥着半块烤红薯,鼻尖沾着黑灰。

都听我说!张大山扯着嗓子吼,冻得通红的耳朵直颤,杨靖带咱养兔换布,分粮分票,哪笔账不是明明白白记在本子上?

说妖术?

老子倒要问问——妖术能让兔崽子多下两窝崽?

能让老针线的瞎眼摸出好棉絮?

老针线拄着拐杖挤进来,盲眼的眼皮微微掀着,像在看什么极远的地方。

她抬手摸向大脚婶怀里的棉袄,指腹沿着麦穗绣纹慢慢挪:四六年,我给地主缝皮袄,偷了把棉絮给闺女,被打断两根肋骨。她突然笑了,皱巴巴的脸像朵绽开的老菊,可今儿这棉花,是咱自己的手缝的。

杨靖这孩子......她摸索着抓住旁边人的手腕,他是拿命给咱焐热乎气儿呢。

人群里突然炸开个脆生生的童音:我知道!小石头从人缝里钻出来,举着个锈迹斑斑的手电筒——正是去年冬天被赵半仙供在灶台上当的那只。

他鼻尖挂着清涕,小脸冻得发紫,可举着的胳膊绷得笔直,杨靖哥哥没使妖术!

这灯是我爹修了三天才亮的!

他说......他说这是后山神仙给的福器,专照人心眼儿!

孩子们哄笑起来,可大人们没笑。

李老蔫吧嗒着烟袋锅子点头,烟丝火星子溅在雪地上,地化出个小坑:娃说得对。

这灯早不稀奇了,稀奇的是——他扫了眼晒谷场东头的兔笼,西头的缝补棚,它照亮了多少黑屋子。

杨靖站在木台上,鞋底的雪化了,渗进裤脚冰凉。

他望着台下三百多双眼睛——有张婶的,她上个月刚用兔毛换了布给小儿子做棉裤;有铁柱的,他养的兔崽子卖了钱,给媳妇买了头绳;还有小石头他娘,正攥着儿子的手往自己怀里拢,睫毛上沾着雪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