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口琴公证算正式工分依据!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
刘大姐举着口琴蹦起来:那咱靠山屯明天筛豆子,也这么记!李老蔫挠着后脑勺笑:我得赶紧回家教我媳妇吹,省得她又说我偷摸歇晌!
日头爬到半竿子高时,老栓头的驴车碾进屯子。
驴背上搭着个布包,老栓头扯着嗓子喊:小杨!
马主任托人带了好东西!他掀开布包,雪白的棉花地冒出来,软得像云,文化副业支援包里该有保暖物资,我摸了摸,这是上等长绒棉!
杨靖捏了撮棉花搓了搓,棉絮在指缝里蓬开:够做三床被了。他转身跑回屋,从系统商城兑出两匹蓝布——花了300积分,心疼得直抽抽,王知青,咱今晚把被面裁了?
王念慈正蹲在灶前热玉米糊糊,抬头时鼻尖沾了点灰:成啊。她把蓝布往炕上一铺,剪刀剪开,你说......赵德柱真能改?
杨靖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雪,想起昨夜赵德柱挂木牌的身影。
木牌上的字被雪粒子擦得发亮,像块新揭的伤疤。人不怕错,怕的是没人给他留扇门。他说,您瞧今早他攥清单的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可字写得比我奶奶纳的鞋底还实诚。
系统提示突然浮现在两人眼前,暖黄的光映着窗上的冰花:【心愿追踪完成度93%】【群众支持度+10】【集体公证使用次数达10次】【解锁跨屯审计功能——可发起多屯联合账目核查】。
王念慈的剪刀顿了顿:这系统......倒像在帮咱们攒底气。
它哪是帮咱们?杨靖笑着往灶里添把柴火,是咱们在帮自己。
后半夜,杨靖裹着奶奶新做的棉袄躺炕上,听见隔壁代购点传来算盘珠子响。
他扒着窗缝看,赵德柱就着油灯核对账目,鼻尖冻得通红,却舍不得放下算盘。
突然,他猛地直起腰——手里攥着张签收单,背面歪歪扭扭写着杨李氏新棉袄已领。
杨靖的奶奶姓杨,名李氏。
这行字他再熟悉不过,是奶奶教他识字时写的。
赵德柱盯着那行字,慢慢摸向身边的棉被。
被面是杨靖送的,针脚歪歪扭扭,是王念慈连夜缝的。
他突然低头,肩膀轻轻抖起来——不是哭,是笑,带着点哽咽的笑。
第七天清晨,雪停了。
杨靖蹲在代购点门口啃饼子,远远看见靠山屯的刘大姐带着个穿黑棉袄的汉子往屯里跑。
汉子怀里揣着个布包,跑得急了,布包角露出半截红纸片,隐约能看见贡献券三个字。
杨知青!刘大姐离着十步就喊,咱屯出事儿了!
杨靖嚼着饼子直起腰,把最后半块饼子塞给凑过来的二愣子。
他望着靠山屯代表怀里的布包,心里突然浮起个念头——这冰天雪地的,怕是要起新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