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屠夫”语气狐疑,“在日本的土地上?他就不怕惹恼日本政府?”
“这正是需要验证的信息,”“夜莺”道,“内田正在积极运作,希望能‘协助’孙文举办此次活动,以便近距离监控。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一个绝佳的……观察和评估机会。”
“屠夫”冷哼一声:“盯紧了。如果真有这个机会,我要知道每一个细节。让‘工匠’准备好‘应对方案’,这次,绝不能再失手!”
【1913年 · 日本神户 · 宅院内】
计划已定,行动迅速展开。孙中山在江凛和苏晴的协助下,开始有选择性地通过内田留下的联络渠道,释放出一些经过精心编织的信息碎片。内容包括:对滞留神户、稳固侨界支持的“重视”;对举办新闻发布会,争取国际舆论同情的“初步构想”;以及对某些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日本政商人士的“会见意愿”。
与此同时,真正的核心工作却在绝密中进行。在“墨兰”通过绝对可靠的旧有渠道联络下,孙中山与少数几位真正志同道合、且与黑龙会瓜葛较少的日本友人和核心华侨代表,进行着实质性的会谈,重点讨论如何尽快、安全地离开神户,前往革命力量基础更好、也更便于开展下一步工作的东京。
江凛和苏晴则全力负责安全反制。苏晴利用技术手段,对内田可能使用的通讯方式和监控节点进行反向干扰和误导,营造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假象。江凛则凭借其超常的感知,不断调整宅院的明暗哨位和警戒范围,确保真正的机密会谈不被窥探。
这是一场无声的智力博弈。江凛左小指疤痕的刺痛感时强时弱,反映出对方对此番“信息投喂”的反应——时而疑虑,时而似乎“信以为真”。敌我双方在信息的迷雾中相互试探,都在等待着对方率先露出破绽。
数日后,内田再次“应邀”来访。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善意”——一些关于神户本地情况的“有用”信息,甚至“主动”提供了几个可用于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场地选择。
会谈中,内田看似无意地提及:“听闻孙先生有意前往东京发展?那边局势更为复杂,恐有诸多不便啊。不如先在神户站稳脚跟,方为上策。”
此言一出,江凛和苏晴心中同时一凛。对方果然在多方验证信息,甚至可能探测到了他们真实意图的蛛丝马迹。
孙中山面不改色,淡然回应:“革命事业,岂能择地而处?东京亦是中国志士汇聚之地,若有必要,文自当前往。眼下,仍需仰仗神户诸位友人鼎力相助。”
内田脸上笑容不变,连连称是,但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探究,并未逃过江凛的眼睛。
送走内田后,孙中山眉头微蹙:“看来,东京之行,需更加隐秘迅捷方可。”
苏晴检查了内田此次带来的“资料”,再次发现了微量的信息采集装置残留。“他们在加速收集信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江凛感受着疤痕传来的、愈发清晰的紧迫感,沉声道:“虚假的舞台已经搭好,是时候准备真正的‘谢幕’,离开这片是非之地了。”
将计就计的策略,成功地为真实的转移计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也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随时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失误而坠入深渊。下一章,真正的暗流,将随着转移行动的开始,而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