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夜莺”答道,“‘工匠’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小礼物’,如果时机合适,可以通过内田的手,‘送’给我们的客人。‘幽灵’也在待命,随时可以清除可能出现的……意外。”
他们改变了策略,从直接的暴力刺杀,转向了更阴险的渗透、离间和借刀杀人。
【1913年 · 日本神户 · 宅院茶室】
孙中山在稍作权衡后,决定会见这位不请自来的内田干事。在异国他乡,多方力量都需要谨慎接触。会面被安排在一间独立的茶室,江凛和苏晴以“随行秘书”和“助手”的身份陪同在侧,既能提供保护,也能近距离观察。
内田是一个四十岁左右、身材微胖、戴着圆框眼镜的男子,脸上挂着谦和甚至有些谄媚的笑容,典型的“中国通”做派。他先是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仰慕”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同情”,随后呈上了一封据说是来自日本某位“有力人士”的亲笔信。
“孙先生此次避居神户,若有任何需要,黑龙会定当竭力相助,”内田微微躬身,语气诚恳,“无论是安全保障,还是与各方势力的联络,我们都有些许门路。”
孙中山礼貌地回应着,言辞得体,既不拒绝对方的“好意”,也未做出任何实质性承诺。
江凛和苏晴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似记录,实则全力感知着内田。苏晴的探测器捕捉到内田身上携带着一个微型的、这个时代不应存在的录音装置(显然是“潘多拉”或其合作者提供的),而他递上的那封信件,在能量层面也散发着极其微弱的、不自然的波动。
更让江凛警惕的是,左小指疤痕在内田靠近时,传来的刺痛感明显增强,尤其是当内田那看似无害的目光偶尔扫过他和苏晴时,那刺痛中带着一种探究与算计的冰冷。
会谈在看似友好的氛围中持续了约半小时。内田告辞时,再次强调会“尽力保障孙先生的安全”,并留下了一个联络地址。
送走内田后,茶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此人言辞闪烁,过于热情,恐非纯粹助我革命者,”孙中山眉头微蹙,显露出了他的政治敏锐,“其所言‘安全保障’,更需警惕。”
苏晴立刻上前,用特制的扫描仪快速检查了那封信件。“先生,信件本身内容无异常,但封装处有微量的、非本时代的化学残留,具有追踪和信息窃取功能。”她低声汇报。
江凛则沉声道:“那个内田,身上带有不该属于这个时代的监听设备。他所谓的‘保护’,更像是监视。黑龙会内部,恐怕有人已与我们的敌人沆瀣一气。”
孙中山闻言,神色更加肃然。他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象征着坚韧的松柏,缓缓道:“看来,这东瀛之地,亦是龙潭虎穴。前路漫漫,我等更需如履薄冰。”
迷雾已然升起,盟友与敌人难以分辨。守护者们深知,在日本的第一场较量,并非刀光剑影,而是隐藏在笑容与承诺背后的阴谋与算计。他们必须擦亮眼睛,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为文明的火种,寻得真正可靠的支点。而“潘多拉”的阴影,正借助着这东瀛的迷雾,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