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拿着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章的通知,走进了陈思远的实验室,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决然的神情。
“思远,评审会的日期定了。”他将通知放在堆满图纸的桌上,“十天后,在市工业局会议室。由局里的总工牵头,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议组。”
陈思远猛地抬起头,眼镜后的双眼迸发出激动与紧张交织的光芒。他接过通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十天!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正名和检验的机会。
“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赵工的声音压低了少许,带着告诫,“我听说,外面有些风言风语,对你的项目不太有利。而且……引进那条德国生产线的事情,最近谈得很凶,上面有些领导很感兴趣。”
江凛和苏晴对视一眼,心知这是“银狐”双管齐下的策略开始发酵了。
“赵工,您放心,我们一定准备充分。”江凛沉稳地开口,“清者自清,只要我们的技术站得住脚,就不怕质疑。”
赵工点了点头,目光复杂地看了江凛一眼:“李老师,苏同志,这次……恐怕不只是技术评审那么简单了。你们也要有所准备。”他似乎意有所指,但并未明言,拍了拍陈思远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实验室里只剩下三人。陈思远激动地摩挲着通知文件,仿佛捧着无价之宝。苏晴则走到窗边,看似无意地扫视着楼下街道,确认没有异常的眼线。
“十天时间,”江凛走到陈思远身边,语气严肃,“思远,你需要把所有的技术细节,尤其是针对可能质疑点的应对方案,梳理得清清楚楚。我和苏珊会帮你完善演示材料和数据验证。”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对方绝不会坐视评审会顺利举行。他们可能会在会前散布更多谣言,甚至可能对你不利,或者……”他目光扫过那些珍贵的图纸和元件,“破坏我们的准备成果。”
陈思远脸上的兴奋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责任感。“我明白,李老师。我会小心的。为了这个项目,也为了……不辜负你们和赵工的期望。”
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了这间小小的实验室。十天,成了决定项目生死,乃至影响山城技术路线走向的倒计时。
---
主屏幕上,分列着两条高亮的时间线。
一条标注着“数控项目评审会- 10日倒计时”。
另一条,则显示着“‘卡尔斯鲁厄-76’生产线引进谈判- 加速进行中,预计一周内完成技术评估”。
“博士,监测到‘腾飞机械’与市工业局、计委的接触频率在过去48小时内增加了300%。”分析员语速飞快,“对方正在全力推动生产线的技术评估环节,试图抢在评审会之前造成既定事实,或者至少形成强大的舆论和政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