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烽火初燃(2 / 2)

早已准备就绪的烽卒,将特制的燃料投入池中,用火把引燃。片刻后,一道笔直、浓黑、凝聚不散、如同巨龙般的狼烟,冲天而起!即使在晴朗的白日,也清晰异常,与远处旧台升起的稀薄散乱的烟柱形成天壤之别!这狼烟经过特殊配方处理,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保持形态,传递信号的效率比传统狼烟高出数倍。

狼烟滚滚,直上云霄,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向这片海域宣告着新生防线的存在。海风呼啸,卷起墨临渊的衣袍,他站在台顶,身影如刀,仿佛与这座烽火台融为一体。

云舒站在墨临渊身侧,仰望着那根刺破蓝天的烟柱,轻声道:这是第一只真正清醒的眼睛。很快,整条海岸线,都将布满这样的眼睛。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都将在它们的注视下,无所遁形。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描绘蓝图的坚定力量。众人仿佛看到,未来无数狼烟依次升起的壮观景象,那将是一张覆盖海疆的天罗地网。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与自豪的时刻,云舒凭借超越常人的敏锐视觉,注意到极远处海平面上,一个微小的、似乎是商船帆影的黑点旁,有镜面反光极快地闪烁了一下,旋即消失。她的心微微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警觉浮上心头。

王爷,她压低声音,东南方向,似有异常。

墨临渊眼神一凝,接过云舒递来的特制千里镜,仔细观察。片刻后,他放下镜子,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是了望镜。有人在监视我们。

一位将领立即请命:末将立刻带船队前去查探!

墨临渊摇头:不必打草惊蛇。传令下去,加强巡逻,但不要表现出异常。让敌人以为我们毫无察觉,才能引蛇出洞。

云舒点头:敌人在暗,我们在明。但有了这双,很快就能看清他们的面目。

烽火台下,闻讯而来的军民仰望着那象征安全的狼烟,爆发出阵阵欢呼。许多沿海迁来的渔民老人,更是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在他们朴素的认识里,那笔直的烟柱,就是刺向兴风作浪的喉咙的捆仙索,是保佑子孙安宁的祥瑞。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拐杖,艰难地爬上山坡,只为亲眼看看这座。她颤巍巍地对身边的小孙子说:娃儿,记住今天。从今往后,咱们的家,再也不会被海盗轻易夺走了。

小孙子仰起天真无邪的脸:奶奶,这台子真能挡住海盗吗?

老妪笑着摸摸他的头:能!有了王爷和王妃,有了这座台子,咱们就有家了。

视察结束后,墨临渊与云舒并未立即返回帅府,而是沿着初具规模的海防城墙漫步。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初具规模的关墙上,如同两座守护神的剪影。

烽火台已成,预警体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墨临渊道,声音低沉而坚定,但仅能预警,尚不足矣。须有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雷霆手段。

云舒点头:王爷所虑极是。预警为眼,歼敌为拳。下一步,是该让我们的也硬起来。她指向远方波光粼粼的海面,我已经在设计几种新型守城器械,结合杠杆原理与配重系统,射程与威力都将远超传统床弩。

墨临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昭宁关的资源,尽你调配。

首要仍是工匠与人手。云舒坦率道,尤其是精通铁木加工的匠人。另外,我需要一批可靠的学徒,边做边学,将这些技术传承下去。

墨临渊言简意赅,我会令工坊全力配合。此外,军中最优秀的弩手和机匠,也任你挑选。

两人一边商议,一边走远。夕阳将他们并肩的身影镀上一层金光,与身后那巍峨的烽火台、蜿蜒的关墙,共同构成一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卷。

然而,就在这宁静祥和的时刻,远处的海面上,一艘不起眼的小船悄然驶离,船帆上,隐约可见一个奇特的标记——一只展翅的海鹰,爪中抓着断裂的锁链。

昭宁关的第一只,已然睁开,目光如炬,望向深不可测的大海。而打造最强的计划,也即将提上日程。在这片曾经饱受海盗侵扰的海岸,新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