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寂静,无人再敢出声反对。墨临渊缓缓起身,目光如炬,当众宣布,声音回荡在议事厅的每一个角落:即日起,昭宁关工程启动。一切相关事宜,按王妃之计划行事。若有异议,本王一力承担。
他一锤定音,将所有的压力与责任,揽于自身,为云舒和她的蓝图,扫清了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障碍——来自人的障碍。
会议结束后,官员们鱼贯而出,神色各异。有人面露忧色,有人窃窃私语,也有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墨临渊与云舒留在厅内,相对而坐。
担忧?云舒轻声问。
墨临渊摇头,为她倒了杯茶:这些阻力,早在预料之中。真正难的,是后续的执行。资金、人力、材料...每一样都需要精心筹划。
云舒接过茶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资金方面,我建议分三步走。一是向朝廷请拨专项款项;二是追缴贪官赃款,充作工程之用;三是招募民间资本,许以未来商业利益。人力方面,采用以工代赈,招募流民和贫苦百姓,既解决劳动力问题,又安抚民生。材料方面,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成本。
墨临渊眼中闪过赞许:你考虑得很周全。特别是以工代赈,一举两得。
云舒点头:还有技术问题。我需要召集当地能工巧匠,共同研讨施工方案。特别是炮台基座和主塔结构,需要特殊处理。
墨临渊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坚定:这些,你来主导。官场上的阻碍,我来扫清。我们分工合作,定能建成这座关。
云舒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临渊,谢谢你。没有你的支持,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墨临渊微笑:没有你的才华,我纵有千军万马,也难防海盗侵扰。我们是天作之合,不是吗?
云舒微微脸红,低头喝茶,掩饰着内心的悸动。窗外,阳光明媚,照在议事厅的青砖地上,映出两人依偎的身影。
夜深人静,行辕书房内灯火通明。云舒伏案绘制详细施工图,墨临渊在一旁审阅公文。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专注的面容。
舒儿,墨临渊突然抬头,你在图纸上标注的那些凹凸结构,是何用意?
云舒放下笔,眼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那是榫卯结构。我计划将木构建筑的榫卯理念,运用到石质建筑中。预制构件,现场组装,咬合紧密,受力合理。这样可以极大提升建造速度,减少对复杂脚手架和高空作业的依赖。
墨临渊眼中闪过惊讶:这...这想法太妙了!难怪你坚持要召集老匠人。
云舒点头:传统智慧,往往蕴含着现代科学的原理。我只是将它们重新发现,加以利用。
墨临渊凝视着她,眼中满是欣赏:舒儿,你总是能带给我惊喜。这座昭宁关,必将成为传奇。
云舒微笑,继续绘制。笔尖在纸上游走,勾勒出一个个精确的尺寸和结构。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未来昭宁关屹立在鹰嘴岬上的景象,海风呼啸,旌旗招展,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太师府内,灯火通明。太师赵明远站在窗前,望着南方的夜空,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靖王...昭宁郡主...他低声呢喃,你们以为,一座关就能挡住我赵家的路?哼,且看谁笑到最后。
他转身,对阴影中的一人下令:通知元昊,加快行动。无论如何,不能让那座关建成。必要时...不惜一切代价。
阴影中的人影微微低头:是,大人。
夜色如墨,笼罩着南北两地。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暗中展开。而泉州城内,墨临渊与云舒却浑然不觉,全心投入到昭宁关的建设中。对他们而言,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荆棘,但心中的信念,却比任何障碍都要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