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水,就用人!
赵衡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让在场的所有人再次愣住。
他们顺着赵衡的思路想下去,立刻就明白了。
水力锻锤,核心在于“转动”。
水流可以提供转动的力,人力自然也可以!
虽然用人力会累,需要轮换,但比起一个人抡着几十斤的锤子一下下砸,让四五个人合力去转动一个大家伙,效率和力量,无疑会高出无数倍!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铁臂张一拍大腿,懊恼不已,“赵先生,您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周木匠!”赵衡没有理会铁臂张的恭维,而是将目光转向周有志,神情严肃,“这个东西,你能不能做出来?”
周有志死死盯着地上的草图,双眼放光,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珍宝。
他作为一个浸淫木工几十年的老木匠,对于杠杆、转轴、卯榫结构的理解,早已深入骨髓。
赵衡的图虽然简单,但核心的原理已经一目了然。
“能!保证能!”周有志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回答,“赵先生,您放心!这东西的架子,就包在小的身上!您只要告诉我,那锤头要多重,转轴要多粗,小的保证给您做得结结实实!”
“好!”赵衡重重一点头,“你再找几个机灵点的学徒,或者是看看新来的流民里有没有会木工的,然后再找二十个熟练工打下手!需要什么木料,直接去库房领!我只有一个要求,五天之内,我要看到第一台人力锻锤!”
“五天?”周有志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搭个桌子板凳,而是一个结构复杂,需要承受巨大冲击力的大家伙。
但他看到赵衡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咬了咬牙,把心一横。
“赵先生放心,就算不吃不睡,五天之内,小的也一定把东西给您交出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就在这间小小的兵器作坊里,拉开了序幕。
周有志立刻带着他挑选的十名木匠,在作坊旁边清理出一大片空地,当场就拉开了架势。
他们从库房里领来了最粗壮、最坚硬的铁木和橡木,这些都是当初为了修建山寨防御工事而储备的上等木料。
“量尺寸,画线!”
“开卯,凿榫!”
“这根主梁,必须用整根的铁木,两头都要用铁箍加固!”
周有志仿佛年轻了十岁,精力充沛地指挥着手下的木匠们。
他时而拿着墨斗弹线,时而亲自操起斧凿,对关键的卯榫结构进行精加工。
每一个细节,他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分毫不差。
而铁臂张也没闲着。
他带领着手下最好的铁匠,为这台人力锻锤打造配套的金属部件。
巨大的锤头,需要用百炼钢反复锻打,以确保其足够的硬度和韧性。
承受巨大摩擦力的转轴轴承,需要用精铁铸造,并且反复打磨,使其尽可能光滑。
还有加固木质结构的铁箍、铁钉,都需要他们一一打造。
木匠和铁匠,这两个平日里交集不多的工种,此刻为了同一个目标,紧密地协作在一起。
整个山寨的资源,都在向这个项目倾斜。
澹台明烈甚至下令,暂停了除了巡逻和警戒之外的一切杂务,将所有能抽调出来的壮劳力,都派去给周有志他们打下手。
扛木头,拉锯子,烧火,递工具……
整个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与山外那冰天雪地的萧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衡每天都会来工地看上几次,但他从不轻易干涉。
他只在关键的节点,提出一些后世的机械原理,比如利用飞轮来增加惯性,使得转动更加平稳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