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玉和三福婶子一起骂苏怀仁苏怀义骂的口干舌燥,等姜景诚带着一个面生的青年男人进来,才意犹未尽的停下。
“三福婶也在啊,姑,这是春来养殖场的刘干事,他来请你去养殖场看看。”
三福婶看着脸上青肿未消的姜景诚,感慨他遭了罪,又觉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虽然差点被表哥拿命换钱了,好在有愿意帮他奔波的姑姑姑父和疼爱他的外公。
“小姜啊,你忙着,我先回家了。”
姜林玉把她送到门口,“下次继续聊啊。”
“好嘞。”
转头和刘干事招呼道,“刘干事你好,我是兽医诊所的大夫姜林玉,是猪仔生病了么?”上次去看着还都活蹦乱跳的。
刘干事脑壳上沁出一层薄汗,“不是猪仔。姜大夫,你快跟我去看看吧,再不回去我都怕见不到它们最后一面。”
啊?这么严重?
“我知道你着急,但你也先别急,起码得告诉我大体情况吧,我好带着相应的药材,不然一来一回不也是耽误时间么。”
无奈的看了眼姜景诚,好在他也不是一憨到底,帮着劝道,“是啊刘干事,你先说说是怎么个情况。我姑也好思量个对策啊。”
在两人的安抚下,刘干事终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原来养殖场这些年业绩一直得不到突破,每个养殖场可以养殖的规模是一定的,多了也不会给你批。特别是需求最大的猪等家畜,更已经是顶着上限额度养殖的。
但新来的小刘干事想给养殖厂增加点收入,于是他去研究政策,发现除了现在养殖场所养的牲畜以外,其实还能养一部分的家禽,最终选定了‘鹅’这个项目。
既能将鹅蛋进行批量售卖,还能将老鹅卖到两广地区,那边已经有了开放的势头,鹅的年份越大能卖的钱越多。
而且现在政策对养鹅还有一部分扶持,所以在找到种鹅后,直接和厂长商量入了80只种鹅,现在已经养殖了两到三年,正是产蛋的好时候,等再过一两年就能把这批鹅高价卖出去。
但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接二连三的死了七八只鹅,他们养殖场对猪之类的牲畜的养殖经验更足一些,对鹅基本是两眼一抹黑,要不是小刘干事也是中专毕业有点文化,找了些养殖类的书籍来啃,又经常去各个村里请教曾经养过鹅的老农,这些鹅也不可能在这两三年里存活率高达95%以上。
据小刘干事说,他对儿子都没对这些鹅这么上心。
姜林玉听着刘干事描述的病症,心里也有了些数,去办公室的柜子里准备了些药包就准备跟刘干事去养殖场。
姜景诚见状,“姑,我带你去吧,这也挺远的。”姑姑也不年轻了,身体又一向比较弱。
“你可拉倒吧,你这受的伤还没好呢,我让你带着我不成了虐待病号了。”
“就脸上看着吓人,身上一点儿事儿都没了。不信你看。”说着就原地蹦跳了好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