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五十分,祁天佑刚推开办公室门,外间秘书抬头看了眼,没说话。
他知道祁书记一向来得早。
祁天佑把包放在桌上,正要去倒水,门被猛地推开。
孙连城冲了进来,手里攥着一叠纸,额头上全是汗,衬衫领口松了,呼吸急促。
“祁书记……出事了!”他声音有点抖。
祁天佑转过身,站定:“说。”
孙连城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手指还在发颤:“新光化工停产整顿十天,按理说这个月数据肯定崩。
可你猜财务报表出来什么?上个月利润同比涨了百分之二十三!”
祁天佑接过文件,低头看。
第一页是产值对比表。整改前月均产值三千八百万,整改后四千七百万。
能耗下降百分之十八,良品率从七十九升到九十一,工伤事故归零。
他翻到下一页,是税务申报记录和社保缴纳明细。
用工人数没减,反而多了三十七人,全员签了劳动合同,补缴了公积金。
祁天佑看完,没说话,只是把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孙连城盯着他:“这不可能吧?
停了生产线,换了设备,投了钱,怎么还能多赚钱?”
祁天佑抬眼:“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一直以为环保是成本。”
“可它本来就是成本。”孙连城皱眉,
“企业要达标,就得买设备、改工艺、请专家,哪样不要钱?”
“但落后产能更烧钱。”祁天佑说,
“偷排省下的那点电费,抵不上罚款;
低效产线多耗的原料,远超技改投入。
他们不是因为环保赚了钱,是因为淘汰了烂摊子才活下来。”
孙连城愣住。
祁天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组数字:
“南区工业园十七家企业,过去三年拿过财政补贴的一共九家。
其中五家没有环保投入记录,两家环评造假,三家设备十年没更新。
这些企业占了园区用电量的百分之六十四,贡献税收却不到三成。”
他抬头:“你说它们是在生产,还是在骗补?”
孙连城张了张嘴,没出声。
祁天佑合上文件:“我们查的不是环保问题,是发展质量问题。
那些靠关系活着、靠污染赚钱的企业,早就该被淘汰。现在不过是推了一把。”
孙连城低头看着手里的报表,忽然笑了:“我昨天还担心,这么搞下去,Gdp要掉,
考核要砸。结果呢?真干事的企业反而起来了。”
他抬头,眼神变了:“原来不是政策太狠,是我们太惯着混日子的了。”
祁天佑没接话,只是拉开抽屉,拿出牛皮笔记本,把这份报表夹进去。
扉页上那句话露了出来——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一种是开车轮的。
孙连城看见了,没问。
他深吸一口气:“祁书记,我想通了。以前我觉得只要不贪不占,不出事就行。
但现在看,不作为也是错。新光化工能改,别的厂也能改。
下周全区干部会,我要亲自讲这个案例。”
祁天佑点头:“好,让数据说话。”
“我还打算成立一个绿色转型帮扶小组,专门帮中小企业对接技改贷款和技术支持。”孙连城说得快了些,
“不能再让他们觉得环保是负担,得让他们看到这是机会。”
祁天佑看着他:“你不怕得罪人了?”
孙连城摇头:“怕。但我更怕继续装瞎。
赵家的人迟早要找麻烦,但只要咱们站得住,他们动不了。”
祁天佑嘴角微扬:“那你得把台账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