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赵家再失算(2 / 2)

柳小叶打断他,语气没松半分,“记规则怎么用 ?规则是死的,但用规则的人能活。”

下午三点,校学术委员会的闭门听证会准时开始。

椭圆桌旁的七名委员都垂着眼,面前的举报材料摊开着,纸页边缘被手指捻得发毛,空气里飘着老茶和油墨混在一起的闷味。

主持会议的副校长推了推眼镜,拿起举报信:

“目前比对结果显示重复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虽然是匿名举报,但我们得‘宁错勿漏’,这是学术审查的原则。”

祁天佑没等他说完就站了起来,打开投影仪的瞬间,高育良的声音从音响里漫出来,带着惯有的书卷气,却比平时沉了半度:

“去年政研会内部评鉴,祁天佑那篇《基层权力结构中的博弈模型》,是我带过的学生里最见功夫的。”

“全文查重率 3.2%,纸质版存国家图书馆,获奖证书编号我现在都能背:ZGYJh-2013-071。”

录音停了,他把国家图书馆的论文原件借阅证明推到桌中央,淡蓝色的公章在纸上盖得清晰,旁边是当年答辩组三位教授的签字确认函,字迹都还是老样子。

李教授爱用钢笔,笔画末尾总带个小勾;王教授的字偏瘦,签名像道锋刃。

“如果各位怀疑我的学术清白,”

祁天佑的目光扫过委员们,“不如也查一查举报者的动机:为什么偏偏在我牵头的环保督查组封了赵家三座非法矿场、卡住采矿权续批流程的第三周,就有人‘恰好’拿到我论文里缺失关键页码的早期版本?”

会议室静了几秒,连笔尖划过纸的声音都停了。

坐在最左边的老教授皱起眉,指节敲了敲柳小叶带来的材料:

“你提供的中纪委备案材料,不属于学术审查的正式证据范畴,不能作为辩护依据。”

“《纪律审查工作条例》第三十二条,” 柳小叶这时才开口,她以 “特别观察员” 的身份坐在角落,声音却稳稳盖过了会议室的闷声,

“对捏造事实恶意举报、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或程序延误的,须启动倒查追责程序,该条款未限定适用场景,自然覆盖学术审查。”

她把一份技术报告推过去,封皮上印着 “汉东省纪检监察技术中心” 的章:

“另外,这份溯源报告能证明,举报邮件的最终发送终端隶属于国土资源厅公共网络,使用者用临时访客卡登录,未登记真实身份信息,完全符合‘蓄意匿名诬告’的特征。”

委员们互相看了看,副校长拿起报告翻了两页,指尖在 “临时访客卡” 那行字上顿了顿。

听证会开到傍晚六点,窗外的天已经暗透了。

最终决议念出来时,祁天佑指尖的笔没动:

撤销初步处理意见,校纪委牵头对举报行为启动倒查;

祁天佑的学术声誉不受影响,导师资格评审继续推进。

散会后,祁同伟的电话立刻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点急:“风声过了?”

“暂时。”

祁天佑站在教学楼外的台阶上,夜风卷着落叶扫过脚踝,外套下摆被吹得飘起来,

“但赵家不会停,这只是第一刀。”

“那你下一步怎么弄?”

“等。”

祁天佑望着远处亮灯的办公楼,

“等他们把所有牌都亮出来,现在反击太早,抓不住根。”

回到四合院时,书房的灯已经亮了。

祁天佑坐在电脑前,调出最新的监控地图。

屏幕上十几个红点在汉东市区的地图上闪着,分别标着 “赵家关联矿场”“国土资源厅审批窗口”“汉东银行城西支行”。

都是他盯了半年的目标。

其中一个红点突然跳了跳,是国土资源厅财务科的夜间登录记录,时间显示昨晚十一点零三分。

他放大坐标,输了三次权限密码才进去,门禁日志里藏着条异常记录:

一名未登记人员刷了副厅长的专用卡,进了档案室,停留十七分钟,出来时删了所有访问痕迹,只留下半条卡的读取记录。

祁天佑盯着屏幕,右手小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指节上的墨翠扳指 。

那是他爷爷留的老物件,绿得发暗,在屏幕光里泛着冷光。他清楚,刚才那场听证会只是热身,真正的攻击还在后面,可能是下一个举报,也可能是更狠的招。

但他得等,等那个能一把掐住赵家命脉的机会。

灯光落在键盘上,光标停在一行未发送的指令上,白字在黑底上格外亮:

“即刻启动 b3 区域物理隔离预案,所有前端监控设备切换至离线录制模式,数据加密后定向传输至备用服务器。”

他没点发送,只是盯着屏幕,指节又开始轻轻叩桌, 这次的节奏,是准备好迎战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