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运筹帷幄巧布关键子 利剑出鞘锋芒隐鞘中
物流码头风波传来的消息,让陈临海办公室的空气都凝重了几分。王建业汇报时那欲言又止的神情,明确指向了问题的核心——赵大虎及其背后的势力之所以如此猖獗,绝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嚣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可能存在的保护伞,以及现有治安力量在面对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时的无力或顾忌。
陈临海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内心却如同被一层寒冰覆盖。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商贸新城的未来,绝不能毁在这些地头蛇手里。
常规的行政协调、经济手段,在赤裸裸的暴力威胁和潜在的腐败面前,显得如此苍白。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把足够锋利、足够权威,并且能被他完全信任的“利剑”,来斩断这团乱麻。
他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段在省政府给宋敬坤当秘书的岁月。那时的他年轻有为,充满激情,每天都忙碌而充实。
在省政府的工作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其中就包括在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任职的林枫。林枫比他年长几岁,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和果决。
他的行事风格雷厉风行,专业能力更是出类拔萃,令人钦佩不已。
然而,最让他欣赏的还是林枫身上那股难得的正气和担当。在那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官场环境中,林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利益所诱。
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实属罕见,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林枫格外敬重。
尽管后来两人的岗位有所不同,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君子之交。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但偶尔通个电话,交流一下对时局的看法,也足以让彼此感到温暖和慰藉。
陈临海没有直接给林枫打电话,那样太着痕迹,也容易授人以柄。他采取了更稳妥、也更符合组织程序的方式。
他先是给一位在省委组织部干部处任职、与他私交甚好的老同学打了个电话,以闲聊的方式,提到了东河区商贸新城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复杂的治安管理挑战,特别是物流领域遇到的新问题,隐晦地表达了对加强公安领导力量的期望。
“老同学,你是知道的,我们东河底子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发展机遇,治安环境可是重中之重。要是能有个像省厅林枫那样,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魄力的干部来加强一下,那就真是如虎添翼了。”他语气轻松,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那位老同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何等精明,立刻心领神会,笑着回应:“临海,你这个想法很好嘛,围绕中心工作配班子、强队伍,正是组织工作的导向。林枫同志我也有耳闻,确实是个人才。有机会的话,可以向市里相关部门建议一下。”
这第一步,是在上层路线埋下伏笔。
紧接着,陈临海亲自起草了一份措辞严谨、情况详实的《关于请求加强商贸新城治安管理力量的请示》,以管委会名义正式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