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刚微微颔首,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赞许。“好。这份材料我先收下,纪委这边会立刻启动初步核实程序。至于后续……”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陈临海,“或许还需要临海区长你在明面上,继续把‘河畔花园’安全和质量问题的整改工作抓好,造出声势,为我们暗中的调查提供掩护和支点。”
“明白!”陈临海心领神会。这是一招经典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负责在前面敲锣打鼓,吸引刘国栋、王猛等人的注意力,赵永刚则在背后挥动纪律戒尺,直击要害。
从赵永刚办公室出来,陈临海感觉脚步都轻快了几分。有了纪委这把利剑,他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
接下来的几天,东河区的官场氛围变得极其微妙。一方面,陈临海主导的“河畔花园”项目安全整改工作组雷厉风行,不仅对宏运建筑公司开出了巨额罚单,责令其限期彻底整改,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动作之大,力度之强,近年罕见。陈临海甚至在一次现场督办会上,当着多家媒体的面,强硬表态:“在东河区,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公平的行为,都绝不姑息!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这番言论通过田娇娇巧妙安排的渠道报道出去,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反响,陈临海“铁面区长”、“实干派”的形象初步树立起来。
而另一方面,纪委的动向则更为隐秘而致命。赵永刚亲自部署,抽调信得过的精干力量,围绕“永信咨询服务部”和张志鹏的社会关系、银行账户等展开了外围调查。调查虽然在极度保密中进行,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纪委人员频繁调取资料、约谈相关经办人的举动,还是像一股暗流,在区委区政府大楼里悄然传播,让某些人开始坐立不安。
第一个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张志鹏。他明显感觉到,往日里那些对他巴结奉承的人,眼神开始变得闪烁,打招呼也变得敷衍起来。更让他恐慌的是,他试图找王猛副书记探听口风,却被对方以工作繁忙为由婉拒了见面。一种大难临头的预感,紧紧攫住了他的心。
与此同时,陈临海发现自己办公室的门槛,似乎不再那么冰冷了。
首先是财政局局长周健,破天荒地主动前来汇报工作,虽然谈的还是些常规性的预算执行情况,但态度恭敬了许多,甚至委婉地表示,“如果陈区长对财政工作有什么具体指示,我们一定坚决执行”。
紧接着,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的局长也陆续登门,就一些本可由副局长汇报的工作,亲自向陈临海做详细说明。言语之间,不乏对陈临海近期工作的敬佩之词。
陈临海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嗅觉灵敏的“官场浮萍”。他们未必是真心投靠,但“河畔花园”事件的强硬处理,加上纪委可能介入的传闻,让他们意识到,这位新来的、背景神秘的年轻常委,并非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而是拥有搅动风云能力的实力派。此刻的表态,更多的是一种观望下的谨慎投资,或者说,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开刀”对象的自保。
但无论如何,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它意味着陈临海初步打破了被孤立的局面,开始在东河区复杂的权力格局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哪怕还十分微弱的威信。
然而,他也深知,对手绝不会坐以待毙。就在他初步立威之际,来自市发改委的“坏消息”如期而至,印证了他之前的判断——反击,已经从另一个方向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