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 “协助负责日常工作” ,这更是一句充满弹性的空话。关键的人事建议权、重大项目的最终拍板权,依然牢牢握在刘国栋手中,李卫国自己也未必能完全做主,更遑论“协助”的他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明升暗降,虚权实责”的分工方案。给了你耀眼的名头和繁重的责任,却抽掉了其中最关键的决策权和执行杠杆。
宣布完毕,李卫国看向陈临海:“临海区长,你看看对这个分工,有什么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临海身上,包括坐在角落记录的张志鹏,他低着头,但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讥诮,难以完全掩饰。
陈临海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卫国脸上,语气平和,听不出任何情绪:“我没有意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会尽快熟悉分管领域的情况,在李区长的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
他的反应,让在座一些人略感意外。如此年轻气盛的干部,面对这般“架空中”的安排,竟能如此沉得住气?是懦弱,还是深藏不露?
李卫国似乎也松了口气,点点头:“好,那就这样定了。希望大家积极支持配合临海同志的工作。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张志鹏快步走到陈临海身边,脸上挂着近乎谄媚的笑容:“陈区长,您的办公室要是还有什么需要,随时吩咐我。用车、秘书方面,您看……”
“暂时不需要,有需要我会找你。”陈临海打断他,语气平淡,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将张志鹏晾在了原地。张志鹏脸上的笑容僵住,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接下来的几天,陈临海的办公室彻底成了“冷宫”。没有预想中副局长们的排队汇报,没有雪片般飞来的待批文件。偶尔有几份文件流转到他这里,也都是些诸如《关于组织参加全市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xx季度工作总结(初稿)征求意见》之类不痛不痒、程序性极强的文档。需要他签字画押、体现权力的核心文件,一件也无。
他尝试主动给分管的几位局长打电话。财政局局长王斌在电话里异常客气:“陈区长,您好您好!最近正在忙年底预算编制的前期梳理,都是些基础工作,等有了初步方案,我一定第一时间向您和李区长汇报!” 发改局局长孙跃进则打着哈哈:“陈区长,您刚来,先熟悉熟悉全局,具体项目的事儿不急,有需要上会的项目,按流程走,办公室会把材料送您阅知的。”
客气,无比的客气,但也无比的疏远,如同一堵无形的墙,将他隔绝在真正的权力运行体系之外。
他甚至能感觉到,在食堂吃饭时,当他走向某一桌,那一桌的谈话声会瞬间降低,然后人们会加快吃饭速度,或者找借口陆续离开。一种无形的孤立,在细微的日常中弥漫开来。
张志鹏倒是每日必来“点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从办公室空调温度是否合适,到午餐是否合口味,事无巨细。但陈临海清楚,这更像是监视,而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