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91章 未雨绸缪布先手 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91章 未雨绸缪布先手 雏凤清于老凤声(2 / 2)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陈临海,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我会向新河市委的主要领导郑重推荐你。但是,到了地方,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多看,多听,少说,谋定而后动。有时候,忍耐和等待,比盲目的冲锋更重要。”

“是!我记住了!”陈临海郑重应道。

宋敬坤交代完这一切,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又恢复了那个沉稳如山的常务副省长形象。他转身,看着陈临海,最后叮嘱道:“在我正式调动之前,开发区整治方案和‘梧桐里壹号’的进度,就是你最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工作,更关系到你下去之前的‘势’。有了这份沉甸甸的政绩,你到了东河,腰杆才能更硬,说话才能更有分量。”

“我明白!我一定在您离开前,交出满意的答卷!”陈临海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一股昂扬的斗志在他胸中燃烧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陈临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他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高速旋转着。

白天,他召集相关厅局业务骨干,组建了开发区问题整治方案起草专班。他不再是那个只是传达领导意图的秘书,而是真正的主导者。在会上,他引导讨论,聚焦问题,鼓励大家打破部门壁垒,畅所欲言。他引用云川项目协调中“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思路,提出整治不能简单粗暴地“关停并转”,而要设计“引导升级、盘活重生”的政策工具箱,赢得了不少务实派官员的认同。

晚上,他则伏案疾书,亲自操刀方案的核心部分。台灯下,他的身影常常持续到深夜。他查阅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秦劲松提供的审计线索和自己调研掌握的情况,字斟句酌,力求每一句话都有依据,每一条建议都可操作。

同时,他几乎每天都要与“梧桐里壹号”项目组通话,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资金拨付流程甚至是与周边居民的沟通问题。他甚至多次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到工地查看进度,与孙启明等专家在现场讨论方案。

他的忙碌和专注,落在有些人眼里,成了“宋敬坤离开前的最后疯狂”。赵志宏在一次私下场合,就曾不屑地对人说:“看他还能蹦跶几天?等宋省长一走,他那个方案能不能通过都两说,就算通过了,谁去执行?还不是废纸一张!”

这些风言风语,偶尔也会传到陈临海耳中,但他只是一笑置之。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暴风雨真正来临之前,尽可能多地积蓄力量,筑牢根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半月后,一份数据翔实、问题精准、措施有力的《江海省开发区土地闲置及低效利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在征求各方意见时,虽然争议巨大,但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也获得了许多人的暗自佩服。

而“梧桐里壹号”的落架大修工程,也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主体结构顺利完工,古朴而精致的历史风貌初现端倪,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媒体前来参观报道,成为了省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也就在这个时候,关于宋敬坤省长的调动,传来了更加确切的消息。中央组织部的考察组,已悄然抵达江海省。

山雨,终于要来了。

陈临海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那些行色匆匆、表情各异的人们。他知道,一段重要的旅程即将结束,而另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崭新道路,正在他的脚下缓缓展开。

他握紧了拳头,眼神中没有彷徨,只有一往无前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