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大院的风,因为青峰事件和陈临海的这份报告,似乎吹得更加微妙了。而处于风暴眼之一的陈临海,却似乎毫无所觉,或者说,他并不在意。
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宋敬坤交给他的另一项任务,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将秦劲松这样的人才,真正吸纳到可以发挥其作用的平台上来。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唯有汇聚更多志同道合者,才能做成更大的事业。
他的“慧眼”,不仅在青峰发现了问题,更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也为宋敬坤省长,搜寻和积累着未来可用的“英才”。
起草报告的紧张阶段过去,陈临海的生活暂时恢复了一种规律的忙碌。白天处理文电、协调行程、随同调研,晚上则抓紧时间阅读、思考,不断提升自己。青峰市的风波在表面上逐渐平息,但其带来的影响,却如同涟漪,在他的人际网络中悄然扩散。
这天下午,他接到了母亲陈菲儿的电话。
“临海,晚上回家吃饭吧?你外公念叨你好几次了。”母亲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显然,青峰发生的事情,她不可能不知道。
陈临海心中一暖,立刻应允:“好的,妈。我下班就回去。”
下班后,陈临海驱车回到位于省委家属院的家中。这是一处环境清幽的小院,比不上某些豪华住宅,但格局端正,透着一种沉稳的气度。
开门的是母亲陈菲儿。她年纪不到五十,保养得宜,穿着合身的职业套装,短发一丝不苟,眉眼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风采,如今更添了几分领导干部的干练和沉稳。看到儿子,她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上下打量了一下:“瘦了点,但也更精神了。青峰那边,没吃亏吧?”
“妈,我没事,都好。”陈临海笑了笑,接过母亲手里的菜篮,“外公呢?”
“在书房练字呢,说是要静静心。”
陈临海放下东西,轻轻走到书房门口。门虚掩着,他看到外公陈志远正站在宽大的书案前,悬腕挥毫。老人身板挺直,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穿着中式对襟褂子,浑身透着一股历经沧桑沉淀下来的儒雅和威严。
他没有打扰,静静地看着。外公写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一股凛然正气和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一笔落下,陈志远缓缓放下笔,长舒一口气,这才仿佛察觉到门外的动静,转过头,看到陈临海,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回来了?进来吧。”
“外公。”陈临海走进书房,闻到淡淡的墨香和檀香混合的味道,让他感到莫名的安心。
“青峰的事,我都听说了。”陈志远没有绕弯子,示意陈临海坐下,自己也在旁边的太师椅上落座,“处理得不错。有胆色,有谋略,最后那份报告,更是点睛之笔。敬坤省长把你打磨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