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初试牛刀,基金落地起波澜
周安国办公室里的那番谈话,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陈临海的四肢百骸。连续数个日夜的伏案疾书、奔波调研所带来的疲惫,顷刻间被一种昂扬的斗志所取代。他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不再仅仅是一份报告,而是一把钥匙,一把可能打开新枣镇困局、也打开自己未来之路的钥匙。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荡,回到党政办。尽管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眼角眉梢那丝难以完全掩饰的锐气与光亮,还是落在了办公室众人眼中。
李伟端着茶杯,状似无意地瞥了他一眼,目光在他空着的双手(报告已上交)上停留了一瞬,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弧度,似是嘲讽,又似是警惕。他慢悠悠地吹开茶叶沫,呷了一口,拖长了语调:“小陈啊,书记召见,是有什么‘重要指示’啊?”
他将“重要指示”四个字咬得略重,带着一股酸溜溜的试探。
陈临海不欲与他多言,更不想在事情落定前横生枝节,便含糊道:“书记关心扶持基金申报的事情,问了问前期调研的细节。”
“哦?是吗?”李伟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敲着桌面,“这事可关系到咱们镇今年经济发展的亮点,书记重视是应该的。不过啊,小陈,你还年轻,有些情况可能不了解。这项目最终拍板,可不是光靠一份报告就行的,还得上会讨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平衡。”
这话里的暗示再明显不过:别以为抱上书记大腿就万事大吉,党委会上我李伟有一票,其他班子成员也不是摆设。
陈临海如何听不出他的敲打?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谦逊:“谢谢主任提醒,我明白。一切听领导们决策。”
正说着,党委办的通知就到了:下午三点召开临时党委会议,专题研究特色产业小微扶持基金项目申报事宜。
会议通知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顿时在小小的镇政府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消息灵通人士早已打听到风声,知道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讨论陈临海做的那份报告。各种猜测和议论悄然蔓延。
下午三点,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周安国端坐主位,面色平静。其他几位镇党委成员——镇长、副书记、副镇长、组织委员等陆续落座。李伟作为党政办主任,也列席会议,负责记录,他特意选了个离周安国不远不近的位置。
会议开始,周安国开门见山,简要说明了会议目的,便让陈临海先行汇报调研情况和初步方案。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坐在会议桌末席的年轻人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怀疑,也有如李伟那般毫不掩饰的冷眼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