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窗户,窗外是一排高大的杨树,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更衬得四周寂静无比。远处镇上的零星灯火,像沉睡巨兽模糊的眼睛。
孤独感如同潮水,瞬间将他吞没。
他瘫坐在椅子上,甚至懒得开灯。月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下一片清冷的光斑。黑暗中,白天的种种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回转:李伟虚伪的笑容和刻意的“提点”、同事们的议论和忽视、繁琐无意义的工作、楼道里那些漠然的脸孔、还有那个阴魂不散的名字——张志鹏,以及汪飞燕那条刺眼的微信……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又闷又痛。他甚至产生了一丝怀疑,自己放弃在企业发展、选择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坚守那份家训和理想,在这个现实而粗粝的环境里,是否显得如此可笑和不自量力?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大学时代。也是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不过是在灯火通明的大学自习室里。他和汪飞燕并肩坐着,她复习英语六级,他啃着厚厚的《公共管理学原理》。
她偶尔会碰碰他的胳膊,指着一个看不懂的长难句,眉头微蹙。他会放下书,耐心地给她讲解,看着她恍然大悟后那双亮晶晶的眼睛,觉得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休息时,两人会溜到天台。她家庭条件不好,夏天连根最便宜的冰棍都舍不得买。他总会变魔术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两支,一支给她,一支自己吃。她吃着冰棍,笑得像个孩子,依偎在他身边,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说:“海哥,以后我们一定会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家,对吧?你那么厉害,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到时候我就给你做好吃的,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那时的月光,也如今晚一般皎洁,却温柔地洒在两人身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眼中的依赖和信任,曾是支撑他无数次熬夜奋斗的动力之一。
冰冷的现实猛地将回忆击碎。那个说要用美食把他养胖的女孩,此刻正穿着名牌衣服,涂着昂贵的口红,依偎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享受着“更高质量的生活”,并怜悯着他这个“在基层辛苦”的前任。
“呵……”一声压抑不住的、混合着痛苦和自嘲的轻笑,在漆黑的房间里响起。
他猛地站起身,打开灯。刺眼的白炽灯光瞬间驱散了黑暗,也似乎晃醒了他。
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努力做出成绩,我要提升我的个人能力。
他走到房间角落,打开行李箱。最观经济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战略管理》,还有一本崭新的《基层工作实务手册》。书的旁边,是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大学时做过的策划案、读书笔记以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他将这些书和笔记本拿出来,郑重地放在那张旧书桌上。然后,他打来一盆水,将书桌里里外外重新擦洗了一遍,直至一尘不染。
他坐了下来,翻开那本《基层工作实务手册》,又拿出白天看的那份漏洞百出的农业生产报告,再摊开自己的笔记本。
目光变得专注而锐利。
琐碎的工作磨灭不了真正的斗志,环境落差压不垮坚韧的脊梁。既然那些报告做得如此不堪,那他就从看懂这些报告、找出真正的问题开始。既然无人可以交流,那就与书本和笔记为伍。
他重新审视那些粗糙的数据,尝试用自己的知识框架去重新梳理、分析。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写下一个个问题,一条条分析,一点点可能的方向。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像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守望者。
窗外,万籁俱寂,只有风吹过杨树的呜咽声。
新枣镇的夜,很长,很沉。 但在这间简陋的宿舍里,一盏孤灯,一颗不甘沉沦的心,正在艰难地拨开迷雾,试图点亮第一缕微光。
他知道,这条路会很难,很孤独,甚至充满屈辱。 但他更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 唯有前行。
谢谢各位书友的捧场,敬请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