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血色权力 > 第339章 存储卡密档

第339章 存储卡密档(1 / 2)

秘密基地的实验室里,时钟的指针指向凌晨三点,距离技术组开始破解存储卡加密已经过去了 20 个小时。

小李的眼睛布满血丝,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敲击着,屏幕上的加密代码如同天书般滚动,每一次尝试破解,都会弹出 “密码错误,剩余尝试次数 2” 的提示 —— 自毁程序的威胁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谢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杯冷掉的咖啡,眉头紧锁,时不时俯身查看代码进度,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

陈默坐在实验室的角落,手里攥着一份审讯记录 —— 金广明在过去的 20 小时里,始终保持沉默,无论审讯人员如何追问,都不肯透露关于打火机和存储卡的半个字,只是偶尔在提到 “高层” 时,眼神会闪过一丝恐惧。

陈默知道,金广明的恐惧绝非空穴来风,存储卡里的内容,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有进展了!” 突然,小李的一声大喊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他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激动地指着屏幕,“我找到加密算法的漏洞了!这个多层加密的核心密钥,藏在金广发的生日和他公司成立日期的组合里,刚才尝试输入,系统显示正在解密,预计十分钟后完成!”

老谢和陈默立刻围了过去,屏幕上显示 “解密进度 10%...25%...50%”,进度条每跳动一下,众人的心跳就加快一分。

十分钟后,随着 “解密成功” 的提示弹出,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技术组的成员们互相击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快!打开存储卡里的文件,看看里面有什么!” 陈默催促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小李双击鼠标,存储卡的根目录下显示出两个文件 —— 一个名为 “通讯录.enc” 的加密文件,另一个名为 “关系图谱.pdf” 的文档。

他先打开了 “关系图谱.pdf”,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张复杂的网络图谱,五颜六色的线条将数百个节点连接在一起,每个节点旁标注着名字或代号,旁边还附着简短的备注。

“这是... 关系图谱?” 老谢皱着眉头,仔细看着屏幕,“这些节点里,有我们之前查到的金广发集团高管、王主任、李副局长,还有一些我们没见过的名字和代号,比如这个‘雄鹰’‘蓝鲸’,备注里写着‘京市’‘部委’,难道是... 高层官员?”

陈默的目光紧紧盯着图谱中心的几个红色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标注着 “赵 - 京市 - 副部”,旁边的备注写着 “海外资产:伦敦房产 2 套,代持人:张某某(香港),把柄:2019 年收受字画一幅(价值 500 万)”;

另一个节点标注着 “孙 - 东部沿海省 - 正厅”,备注为 “海外资产:纽约账户 1 个(资金 2000 万美金),代持人:李某某(美国),把柄:私生子在加拿大留学(年学费 50 万)”。

这些名字和职务,有些他在新闻里见过,有些则是只在内部文件中出现过的高层,此刻却出现在金广发的关系图谱里,与腐败、海外资产、把柄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让陈默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再打开通讯录文件!看看里面还有什么!” 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意识到,这份关系图谱揭示的,可能是一个远超金广发犯罪集团的庞大腐败网络。

小李双击 “通讯录.enc”,文件打开后,里面是一份加密的表格,包含 “姓名 \/ 代号”“职务”“海外资产类型”“代持人信息”“把柄详情”“联系方式” 六列,每一行对应一个节点,信息比关系图谱更加详细。

比如 “雄鹰” 对应的条目显示:姓名:未知,代号:雄鹰,职务:中部某省 - 正部,海外资产:瑞士银行账户(资金 5000 万欧元)、澳大利亚酒庄 1 个,代持人:王某(瑞士)、陈某(澳大利亚),把柄:2020 年利用职务之便,为金广发的房地产项目违规审批土地,收受现金 1000 万,联系方式:加密卫星电话(号码:xxx)。

“这... 这简直是一份‘腐败黑名单’!” 老谢的手都在颤抖,“里面涉及的官员级别,从正厅到副部,甚至还有正部级,覆盖了京市、多个省份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比我们之前从青铜觥芯片里获取的信息,范围广了十倍都不止!芯片数据只涉及金广发的洗钱和行贿,而这份通讯录和图谱,直接揭开了一个连接高层的腐败网络,金广发根本不是这个网络的顶端,只是里面的一个重要节点,负责为高层转移资产、管理‘把柄’!”

陈默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之前的种种疑点 —— 为什么 “烛龙” 系统会突然沉默?

为什么周家敢明目张胆地为金广发通风报信?为什么金广发能轻易拿到第三方国家的假护照,乘坐私人飞机逃离?

现在一切都有了答案:金广发背后,有一个庞大的高层保护网,这个网络的能量足以干预 “烛龙” 系统、操控出入境流程、甚至影响司法调查,而金广发,只是这个网络里的 “执行者”,负责将非法利益输送给高层,同时收集他们的把柄,形成互相牵制的关系。

“之前我们以为,扳倒金广发就能摧毁整个犯罪网络,现在看来,我们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