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对象是谁?是注入优质资产还是剥离不良资产?为何事前没有任何风声流露?
更重要的是,“星火纺织”作为“华纺集团”旗下最重要的核心生产企业和利润来源,其正在进行的、数额巨大的海外并购项目本身就足以影响集团整体战略,此刻集团母公司突然停牌筹划重组,时机之巧合、意图之模糊,令人不得不心生疑窦。
陈默在第一时间就从金融监管领域的关系渠道获知了这一消息,他的心脏猛地一沉,一种强烈的、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几乎立刻就识破了这看似正常的资本市场操作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图——这绝非一次普通的资产重组筹划,这极可能是一招极其厉害的“釜底抽薪”之计!
其目的至少有三:其一,通过停牌,立刻冻结“华纺集团”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人为地中断资金流动和股权变动可能性,使得任何针对其可能存在的资金问题、股权质押问题的调查瞬间失去活水源头,难以动态追踪,相当于给调查设置了硬性障碍;
其二,利用“重大资产重组”这个模糊而强大的理由,可以合法地封锁信息,拒绝披露更多细节,为幕后操纵者转移资产、销毁证据、甚至是重新进行复杂的股权和资金布局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三,通过更高层面的行政力量(国资监管部门、证监会派出机构等)的介入和“背书”,从规则层面将调查之手暂时挡在外面,形成一道合法的壁垒。
陈默敏锐的政治和侦查神经让他意识到,对手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手段也高明且狠辣,直接打在了调查的七寸上。
他立刻尝试通过纪委系统的正式渠道,向“华纺集团”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省国资委、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发出函询,要求了解此次突然停牌决策的具体内幕、重组标的是否与“星火纺织”海外并购项目相关、以及是否存在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关注的非正常因素。
然而,他遭遇的阻力超乎想象。
来自上市公司“华纺集团”方面的回复完全是标准化的资本市场套话,滴水不漏,强调停牌是“董事会基于公司发展战略深思熟虑后的审慎决定”,完全遵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切流程“合法、合规、透明”,不存在任何应披露未披露信息,至于重组具体内容,以后续公告为准,现阶段无可奉告。
而省国资委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回应则更是圆滑且带着一种无形的隔阂,他们表示“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监管机构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未发现违规情况”,对于纪委询问的“具体内幕”表示涉及上市公司机密,不便透露,并反复强调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暗示纪委方面不应过度干预市场运作。
这种口径高度一致、态度客气却异常坚决的软性抵制,让陈默清晰地感受到了一堵无形但厚实的墙。
这堵墙的背后,所蕴含的能量和意志,远远超出了一个地市级的国企“星火纺织”甚至其母公司“华纺集团”所能拥有的层面。
这分明暗示着,在“星火纺织”海外并购案、张建国失踪案、乃至可能存在的跨境洗钱案的背后,有着位置更高、能量更大的力量在暗中操控和布局,他们能够轻易调动庞大的行政和资本资源,用符合规则的方式,来阻碍和瓦解调查的深入。
这场突如其来的“停牌风暴”,不仅没有让陈默退缩,反而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害怕了,害怕调查触及核心,所以不惜动用如此大规模的手段来进行阻断。
前方的阻力越大,说明隐藏的真相越是惊人。
但与此同时,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手的强大和狡猾,远非以往的任何案件可比,他仿佛是在与一个隐藏在层层迷雾和合法铠甲下的巨型怪物博弈,每一步都可能踩入更深的法律和权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