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 “知青大院” 的腐甜酒气混着尸臭,如毒蛇般钻进通风管。
陈默蹲在猪圈旁,刀刃撬动地窖活板门时,铁锈簌簌落进袖口。
冷链车辙印在粪水中扭曲变形,最终消失在冒泡的粪便里,而粪坑表面浮着的油花,正泛着冷库防冻剂特有的荧蓝色,诡异得如同魔鬼的眼睛。
活板门 “吱呀” 一声弹开,一股陈年老酒的醇厚与腐烂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成垛的 “扶贫特供” 茅台酒箱整齐排列,箱体上 “青河镇敬老院专供” 的新标签下,隐约露出 “抗洪烈士抚恤物资” 的褪色宋体,仿佛在诉说着被掩盖的真相。
陈默抽出卡在酒箱缝隙的泛黄报纸,1998 年 7 月 25 日《青河日报》的头版头条刺痛了他的眼睛 ——《抗洪烈士张守田追悼会今日举行》。
铅字间,年轻的赵德坤扶棺的照片格外醒目,他左袖沾染的喷溅状血迹被后期修版弱化成阴影,但在紫外灯下,原版照片残留的银盐颗粒浮起血珠轮廓,那形状竟与冷链车肉泥喷溅图案完全一致,这惊人的发现让陈默心跳加速。
酒瓶碰撞声在地窖深处回荡,如同死神的低语。
陈默撬开编号 0722 的茅台箱,内衬绸布撕裂处,荧绿的菌丝网络正缠绕着酒瓶疯狂增生。
瓶身烫金标识被菌丝覆盖,蚯蚓状的凸起逐渐拼出一道算式:
每箱酒=烈士抚恤金÷1444
计算结果 “50” 刚一显现,便裂变为酒窖温度计的示数。
陈默愤怒地摔碎酒瓶,琥珀色的酒液如瀑布般漫过报纸的追悼会报道,铅字 “因公殉职” 遇酒即溶,显露出印刷厂修版痕迹覆盖的原始标题:《抢险队员张守田失踪疑云》。
修版师署名处,赵德坤的指纹清晰可见,螺纹间还嵌着半片冷冻肉标签残角,证据确凿,触目惊心。
地窖暗门在酒柜后缓缓滑开,一股浓烈的硫氰酸汞蒸汽扑面而来,陈默不得不屏住呼吸。
踏进密室,脚下传来清脆的碎裂声,低头一看,满地都是玻璃安瓿,标签 “遗体防腐剂 1998 批次” 的 “8” 字被血渍改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