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木在柴火坑上烧,张明以伸手在在距离炉子三寸的地方感受炉身的温度,感觉烧的温度够好了,张明以转动旁边的铁链轮盘,迅速把炽热的炉盖拉起,卡在半空。
开炉之后,张明以动作很快,先是往里加水,然后几盆的材料往里倒。加完材料以后,他拿起身边备好的一根搅拌竹棍快速搅拌,将几种材料混合均匀成泥浆状,盒盖了事。
后续就是一直对着控制火候,火大了减少点柴火,火小了拉一下风柜,等闻到对应的味道了,再开炉加入其他材料,进行下一步的炼制。
这一整个过程完全依赖炼丹师的个人经验,没有足够的经验,就算对着丹方下药,那也随时会报废。
张明以不眠不休地在丹炉面前蹲了三天,随着火候渐深,一股异香从丹炉里面飘出来。他本来坐在椅子上有点昏昏欲睡,闻到这股味道之后完全兴奋起来。
他立即把丹炉余的部分只需要靠炉子的余温就可以完成,只要等到炉子冷却下来,这一炉丹药就算完成了。
一个时辰后。
张明以再次伸手感受一下炉子余温,自觉火候到位,他转动轮盘开盖,用一个药铲把炉子里面的丹泥全部铲出来,装了大概三个海碗大小。
他仔细端详这三碗丹泥,从它的色泽、气味以及粘稠程度初步判断合格,然后再抠一点点放进嘴里尝尝味道,最终确定可以成丹了。
接着,张明以将这些丹泥按照规定剂量严格分份,揉成圆滚滚的丹丸,放进预先备好的风干盘中。这就是张明以的最后一道工序,他总共揉出来了两百三十八颗清灵丹。
在丹鼎门或者其他炼丹门派里,其实成丹后面还有一道上色的工序,也就是根据需要将丹丸染上各种颜色。这道工序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丹丸看起来更加美观,二是延长丹丸的保质期。
张明以这批炼出来丹丸是准备自己吃的,按照每天一颗的消耗速度,大半年时间就能把丹药吃完,远远没到丹药的保质期限,自然不需要上色。
趁着丹丸风干的功夫,张明以开始着手清洗丹炉。这炼丹是个精细活,可能上一次一丁点的残留就影响到了这一次炼丹的成败,在丹鼎门中甚至有专门的人负责丹炉的维护。
张明以一勺一勺地往炉子里面加到水满,用铲子把糊在炉底的残渣彻底抠下来,再把炉子推倒,把污水倒入设计好的水槽中。
如此往复细致地清扫三遍,张明以用神识检查确认炉子已经干净如新,才算把炉子清洁完毕。
忙活完这些善后工作,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张明以来到风干盘检查自己的成果,只见那些丹丸在将近一个时辰风干之后,质地变硬了一点点。张明以按捺不住,挑出其中一枚吞入腹中,就地打坐消化。
片刻之后,张明以又服下一枚道行丹。
那道行丹的灵力在腹中缓缓释放,张明以抓紧运转正一炼气诀。随着道行丹的灵力消耗殆尽,张明以明显感觉自己的法力又增长了一日的量。
这是他今天服用的第二颗道行丹,接着他再试用第三颗,仍然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