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这老两口,本就不是什么懂得“勤俭持家”、亏待自己的主儿。
如今自认为找到了稳赚不赔的“财路”,账户里的数字蹭蹭往上涨,那花起钱来更是底气十足,挥霍无度。
尤其是这钱来得太过“轻松”,仿佛天上掉馅饼,他们花起来更是毫无心理负担,怎么痛快怎么来。
今天添件名牌衣裳,明天下顿高级馆子,时不时还报个老年旅行团出去潇洒一圈,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惹眼。
以前街坊邻里认识他们的人见了,难免酸溜溜地打趣两句:
“哎呦,老林,宋大姐,最近这气色是越来越好了!可真是在家享清福了呀!”
林老头心里门儿清,真正来钱的道儿哪能跟外人说?
他面上堆起得意的笑,熟练地把功劳往他那“有出息”的大孙子身上推:
“哎呦,享什么福啊,都是托我那个大孙子的福!孩子争气,非让我们老两口别省着,该花就花!”
等他背着手,迈着八字步走远了,身后那些邻居脸上的笑容立刻垮了下来,纷纷翻起白眼。
“呸!瞧把他给嘚瑟的!这个月都碰上第几回了?回回都显摆他那个大孙子!”
“就是!谁还不知道谁家的底细啊?当初怎么对人家老大媳妇母子的,现在倒有脸享上孙子的孝敬了?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可不是嘛!当初还有人说老林俩儿子都没了,晚年肯定凄惨呢。这哪是凄惨?这简直是神仙日子!”
有人在一旁听着,半开玩笑半是恶意地插了一句:
“嘿,你们说……他那两个儿子都没得那么……干脆,这算不算是报应啊?只是这报应没落到他自己头上?”
这话音一落,热闹的议论声瞬间静了一瞬。几个老邻居互相交换了个眼神,都有些讳莫如深。
有人目光闪烁,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窥破秘密的微妙语气:
“你们说……老林那个大孙子,人在外地念大学,该不会……根本不知道他爷爷背地里干的这些事儿吧?毕竟这个老东西,最是会装模作样,唱念做打一套一套的……”
林楠从宿管阿姨手里接过那个略显厚重的牛皮纸信封时,眉梢下意识地挑了一下。
这年头,除了各类账单和广告传单,竟然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寄信?
而且还是用这种颇有年代感的邮寄方式,寄到他大学里来?
指尖摩挲着信封粗糙的质感,上面用蓝色圆珠笔书写的地址和收件人信息,字迹算不上好看,甚至有些歪扭,透着一股与这个快节奏数字时代格格不入的笨拙,倒是看不出任何寄件人的信息。
他拿着信,找了个僻静无人的角落,利落地拆开信封,抽出了里面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
目光扫过开头几行,林楠的嘴角就几不可察地勾起了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