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时间,太子比林楠大不了几岁,十四岁登基,陛下没有几年的寿数了。
陛下并不是暴毙而亡,而是战场上的旧伤发作,一天天衰弱下去的。
怕是现在就已经知道自己寿数不多了。
一个寿数不多,继承人还年幼的开国皇帝……
林楠心口开始冒凉气。
不用怀疑,为了给后人铺路,皇帝清扫一波阻碍太正常了。
能威胁的皇权的无非就那么几个,在内是权臣,在外是藩王。
林楠苦笑:怪我这几天蹦跶的太欢,表现的太聪慧。
唉,优秀也是一种错。
他原先想着展示自己,让齐王注意到自己,早早加入齐王的谋划里,薅羊毛。
现在好了,齐王注意到自己了,陛下怕是也注意到了。
可他才六岁啊,堂堂开国皇帝忌惮一个六岁的孩子是不是过分了点?
可想想自己干的事,跟谢老夫人的交易,组建商队,哪个是六岁孩子该干的?
就是因为岁数小,才更让人忌惮重视。
更何况之后和林楠成为对手的可不是陛下,而是十来岁的太子。
这也可以看出太子怕是资质平庸,怪不得之后和太后的斗争中落败,暴毙而亡了。
心里骂骂咧咧的,还要想着破局之法。
把这事都推到齐王身上?
那齐王派来的郑大就必须要留着了。不光留着还要重用!
反应过来的林楠心里憋屈:老登!搁这算计他呢!
派自己的心腹来摘桃子,还要让林楠主动配合。
艹!
你说会不会是林楠想多了,这一连串的其实都是齐王在误导他。毕竟他也是从齐王变化的态度察觉出了不对。
可林楠手里现在是有一支商队的,想要打探到一些消息不难。
足够验证林楠是不是想多了。
对自己的亲儿子有了点势力,齐王都要派人插手,林楠不信,陛下会不在齐王身边放人。
不仅是朝廷能名正言顺的派人,齐地的探子怕是也不少。
所以,齐王突然跟他提把郑大派过来,是不是也是一种隐晦的提醒?
林楠只觉得想的脑袋都疼了,无数次怀念前几个任务那些不聪明的普通人。
跟这些真刀真枪杀出来,建立一个王朝或者成功有了封地的人精打交道,一不小心就掉坑里。
郑大来回禀说是自己顺利的掌握了小公子的整个商队,齐王挑了挑眉:“你说这小子是看破了本王的用意,还是真的信任我这个当爹的?”
这样要命的问题,郑大选择or:“王爷为什么不对小公子直接言明呢?”
这样隐晦的暗示,王爷就没想过小公子听不懂反应不过来吗?
毕竟是个才六岁的小童。
“有些东西能教,有些东西是教不了的。”齐王对这事有发言权。
加上堂兄弟,齐王这一代兄弟七个,他不是爷爷奶奶偏心的大孙子,也不是爹妈心疼的小儿子,怎么就他拼出了一份事业,走到了如今的地步?
他可以肯定,即使没有适逢天下大乱,他在几个兄弟里也是过得最好的。
在外跑商也好,投军也好,自己的亲兄弟是再合适不过的帮手了,如果可能,他会不帮衬几个兄弟吗?
可有人他就不是那块料,能不配位,必有灾殃。
人跟人的天资从生下来就不一样。
骨子里没有,旁人是教不会的。
还能保驾护航一辈子不成?
“密切关注京中的动静。”病虎将死,风雨欲来啊。
齐王面色沉凝。
“是,”郑大恭谨的应下,又道:“宫中似是有消息说要招各地藩王长子入京见驾,给太子殿下做伴读。”
齐王轻敲了两下桌面:“宫中的消息?”
“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知道的人不少。”郑大有些担忧:“王爷,现在的局势凶险,小公子是您唯一的儿子,再是聪慧年纪也太小了。既然知道了消息,是不是要早做准备避过去?”
“不,”齐王喊人进来:“去告诉王妃,给楠儿收拾东西,预备着进京给太子做伴读。”
消息很快传到各处,齐王妃很是惊愕:“什么?怎么这么突然?没听说有旨意啊?”
林楠心里有种大石落定的安稳,又为齐王的应对赞了一声。
没有旨意,却先有了四处传播的消息。这明显是宫中的试探。
哪怕是开国皇帝,也不能说把人宰了就全都宰了。
哪怕发疯噶人,也必须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噶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这个时候,谁不听旨意,有小心思,对皇室怀有戒备,都是皇帝重点打击的对象。
朕还活着呢,你就敢耍小心思,太子登基,你还不反了天?
哦,你说是因为这段时间朕噶人太多你害怕?
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先不说朕噶人噶的有理有据,你不犯错不心虚你怕什么?就算是朕无理取闹,那你也得老老实实受着!
这个时候就只能尽力展示自己的乖顺。
齐王足够乖顺了,林楠开始耍赖撒泼:“我不要离开爹爹娘亲,呜哇哇哇哇,我不要去京都……”
他只是个六岁的孩子他懂什么。
舍不得离开家多正常。
齐王妃又哄又劝根本不管用,眼底有了几分不耐烦。
齐王匆匆赶过来,又是一顿逆子,孽障的训斥,封建老父亲人设不崩。
看林楠不消停,单手拎起来放在膝盖上,对着屁股啪啪就是几巴掌。
林楠懵了一瞬,屁股的疼痛和强烈的羞耻感涌上心头:啊啊啊啊啊,老登,我跟你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