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义洲和林凤娥一前一后从后门进的屋,堂屋的小饭桌上已经放了两只大碗,一只碗里装的是山芋,另一只碗里装的是生煎大馄饨。
两人对视一眼,自从儿子“包礼军”来家后,生活质量上倒是改善了一些。
此时,包礼军端着一锅粥从门外进来,“爹、凤姨,怎么到现在才回来?”
“义洲,篱笆关上了吧?”林凤娥向包老汉使了个眼神,包义洲立刻会意,出去关院门去了。
等关上门,她才掏出电报纸递给包礼军,“小军!这是刚刚收到的,你吃完饭再译吧。”
林凤娥是报务员,她只负责收发电话,密码本只有队长才有。
包礼军接过电报,立刻打开,“爹,凤姨,你俩先吃,这份电报跟接应伤员有关系,非常重要。”
说完,他径直进了房间。
五分钟后,包礼军出了房门,确认安全后小声道“接应伤员的船凌晨四点靠岸。”
“怎么这么晚?之前最晚一次都是两点。”林凤娥问道。
包礼军若有所思道:“可能是船在海里耽搁了吧?”
包老汉长叹一声,郑重道:“小军啊!这船四点才靠岸,等安排完伤员后再开船,起码得二十分钟,离天亮可就不远了啊!”
“嗯!”包礼军点点头,“这样,之前我们都是提前半小时到岸,今晚我们提前一小时。”
“另外,今天我们爷俩负责用大车运送那三个伤员,带短枪。”
“其余二十三人留下十八人,剩下的八个人提前在海岸边埋伏起来,随时准备接应,所有人步枪手枪全都带上。”
“对了,通知他们,把两挺捷克式机枪都带上,每人再带两颗手榴弹。”
不得不说,包礼军警惕性很高,而且他这个小组装备精良,要不是他们的炮手牺牲,甚至还有一门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吃完饭,包家这“一家三口”先后出门。
......
靠岸时,苏笑天可以说是非常小心,潜艇甚至是冒着搁浅的危险停进那片凹地。
下船之前,苏笑天再次提醒大家:“大家听好,每人可以带上一支长枪和手枪上岸,下船后你们先到上次的灌溉闸口等我。记住,脚步一定要轻!”
这里可以说是训练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环节,从出发时,苏笑天就再三强调过安全问题,步枪手最多带50发子弹,机枪手只带一个弹链,副机枪手带一支手枪和一个弹链,冲锋枪可以带五个满弹匣。
至于手枪,每个人最多带5个弹匣。
苏笑天故意最后一个下船,再磨磨蹭蹭取出自行车,还装模作样背了个包。
这时,众人已经离他至少一里路了,这才放心的将潜艇收进空间。
闸口中,苏笑天安排二虎等人注意警戒,自己推着自行车向绿竹村方向,他得去“取回卡车”。
太踏马辛苦了。
刚骑出不到二里地,苏笑天模模糊糊看到堤岸外侧的芦苇中有一个卡车形状的物体。
他立刻下车,打开眼镜的热成像夜视功能。
这一下把苏笑天惊出一身冷汗。
前方二百米处何止是一辆倭国军车,芦苇深处还有两辆。
在海边的枯草堆中,至少潜藏着40多名敌军士兵,他们手中的长枪齐齐指向海面。
苏笑天此时后背发凉,看架势这些小鬼子绝对是对付海里来的船只。
可除了自己的潜艇还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