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环舱稳定运转、生态循环舱迎来第一批入驻者后,伍思辰并没有给团队过多的庆祝时间。
“家园不仅要能住,还要能守。”
这句话,他在会议上缓缓说出,声音沉稳,却带着无法拒绝的力量。
第三模块的建设,就此展开——能源与防护系统。
在太空城的整体蓝图上,这一部分至关重要。能源,是所有舱体运转的根基,而防护,则是家园得以长存的保障。
施工开始于环舱的外壁。
首先运送上轨的是轨道能源网的节点组件。这些宛如巨型羽翼的太阳能阵列,从地球同步轨道逐批展开,像一张庞大的光之网络,延伸至整个居住站区域。每一块光翼都能捕捉太阳辐射,将其转化为稳定能源,再通过超导传输直接供给环舱与生态舱。
当第一片能源光翼在真空中展开的瞬间,科研人员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形容的骄傲。那是一种彻底脱离地球能源输血的自由——
轨道居住站,第一次在能源层面实现了独立。
然而,能源只是“血液”。真正的难点,是防护系统。
太空中的威胁无处不在:强烈的宇宙辐射,致命的太阳风暴,以及随时可能撞击的微小陨石。任何一颗碎片,都可能像子弹一样撕裂舱壁。
在过去,这是无解的难题。要么用厚重的金属层增加防护,却导致发射成本和负荷不可承受;要么依靠现有材料,却无法保证安全。
这一次,伍思辰拍板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案——
“相变冷却+磁场护盾”。
科研团队在轨道上进行第一轮试验。
外壁覆盖的相变材料在受到高能冲击时,能瞬间吸收并分散能量,就像水结冰、冰融化的过程,将冲击热量“吞噬”掉。
当微型陨石射向外壁时,传感器记录下剧烈的能量波动,下一秒,外壁却只出现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防护层吸收完成,舱壁结构完整!”
操作员的声音颤抖,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大厅里爆发出热烈掌声,科研人员兴奋得跳了起来。
接着,是磁场护盾的测试。
当太阳风模拟器启动,巨大的粒子束扑向防护舱,环绕舱体的磁场瞬间被点亮,犹如一道无形的蓝色光幕。粒子流被偏转,像浪花一样掠过舱壁,消散在虚空中。
“辐射强度下降百分之九十五!”
“护盾稳定,系统无异常!”
指挥大厅内,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人激动地落泪。
“这就是我们的星辰之盾!”
伍思辰目光炯炯,站起身来,缓缓环视四周:“能源与防护,是家园的根基。今天,它们已经屹立在星辰之中。我们不再惧怕黑暗,不再畏惧陨石。太空,不再是冷酷的杀手,而是我们守护的家。”
消息传回地球,全国震动。
屏幕上闪耀的能源光翼,被网友称作“轨道之翼”;
环绕居住舱的磁场护盾,被戏称为“勇气光环”;
而相变冷却外壁,则被调侃为“太空盔甲”。
梗图瞬间刷屏:
——有人把整个居住站画成一只披甲巨龙,在宇宙中舒展双翼;
——有人把磁场护盾p成“超级光环”,写着“赛亚人家园已上线”;
——更有人笑称:“以后再也不用怕陨石砸头了,放心在太空撸串。”
网络评论区热血沸腾:
【我们在太空有了光、有了绿洲,还有了盾牌!】
【勇气不仅登天,还学会了护家!】
【这是星辰时代的真正开始!】
在这一刻,轨道居住站的第三模块——能源与防护系统,终于点亮。
它像一颗心脏,为整座太空城注入不竭动力;
它又像一面盾,为家园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
太空,不再只是冷寂的真空,而是真正属于人类的“第二个家”。
华盛顿,白宫战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