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炽烈的阳光洒在加蓬沿海的工地上,海风卷起炙热与湿润的气息。眼前,一片偌大的施工现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几十台巨型钻机轰鸣着,将钢铁桩基一点点打入地底,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深度一百米!”
“继续!再往下二十米!”
指挥员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工地。现场数千名工人汗流浃背,却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他们知道——这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伍思辰穿着简洁的工程服,站在指挥塔顶,双眼注视着远方的大海。身边的总工程师神情庄重:“伍总,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海边土层松软,必须将桩基打入更深层的基岩,才能承受太空电梯上万公里长缆索的巨大张力。”
伍思辰点了点头,声音坚定:“再难也要做。太空电梯不是纸上谈兵,它必须屹立不倒。桩基要深入数百米,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这条星辰之梯根植大地,永不动摇。”
他的语气冷冽而炽热,让周围的工程师们背脊一震,像是被点燃了心中的火焰。
施工难度远超想象。
赤道雨林的地下水层极其复杂,钻机刚打入百米深度,就有水流喷涌而出,带着淤泥冲天而起。
“报告!桩基孔洞塌陷,地下水压力太大!”
“备用隔水装置呢?快!”
几名工人冲上去操作,汗水与泥水混在一起,脸庞却写满了坚毅。
伍思辰沉声下令:“增加负压抽水,同时注入复合凝固剂,稳定土层。我们不是来妥协的,而是来征服这片土地的。”
指挥台上,众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数据曲线疯狂抖动,最终逐渐趋于平稳。有人忍不住抹了把汗:“稳住了!”
整个工地瞬间爆发出掌声与欢呼。
然而,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难关在于承受力测试。每一根桩基都必须承受远超常规建筑百倍以上的拉力,模拟未来电梯缆索对地基的巨大牵引。
实验室里,一根桩基样品被连接上庞大的液压装置。随着压力逐级攀升,钢铁发出低沉的呻吟声,仿佛一头被逼到极限的巨兽。
“200%负荷!”
“稳定!”
“300%负荷!”
钢铁开始震颤,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裂纹。
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所有人屏住呼吸。
就在钢铁快要崩裂的刹那,伍思辰冷静开口:“启动相变填充层,立即!”
技术人员迅速执行。下一秒,裂纹像是被某种力量抚平,桩基稳定下来,曲线重新回归平稳。
数据跳到屏幕上:承受力达标!
全场沸腾了。
在那一刻,工地的夜空中响起了第一声汽笛般的欢呼。
工人们扔下手中的工具,彼此紧紧拥抱;工程师们热泪盈眶,难以置信地盯着屏幕。
伍思辰站在塔顶,迎着赤道夜风,眼神中燃烧着星辰般的光芒。
“记住,”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不仅是地基,这是人类与星辰之间的第一根脉络。从今天起,太空电梯不再是梦想,而是脚下正在成型的现实。”
新闻镜头将这一切传回国内。
帝都的街头广场,人潮汹涌,人们屏息注视着大屏幕上那根根钢铁桩基打入大地的画面。有人兴奋得大喊:
“这就是我们的大夏!这是人类的未来!”
一瞬间,全网刷屏:
【地基打下,未来直达!】
【赤道桩基,勇气根基!】
【太空电梯,脚踏实地!】
这一夜,加蓬的星空下,轰鸣的机械声不断回荡。数百米深的钢铁桩基正在一点点扎入地底,犹如为人类文明扎下的第一根“星辰之钉”。
太空电梯的第一步,已经稳稳落下。
华盛顿,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