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震耳欲聋的轰鸣响彻整个试验场,火焰喷涌而出,照亮了夜空。
巨龙第一次,在大夏的土地上,发出了属于它的怒吼。
华盛顿,NASA总部。
凌晨时分,大屏幕上播放着刚刚传回的画面:
大夏的发射场夜空被烈焰点亮,重型火箭咆哮着升空,携带着近百吨的模拟载荷冲破大气层。
屏幕下方的字幕刺眼无比:
【大夏重型火箭首飞点火成功!LEo运力接近100吨!】
会议室死寂,空气凝固得仿佛能压碎人的胸口。
终于,有人忍不住失声:“一百吨……他们真的做到了……”
首席推进专家满脸惨白,手指颤抖:“我们的SLS项目,折腾了几十年,花了几百亿美元,实际运力还不到他们的一半!”
另一名科学家喉咙干涩,声音颤抖:“不只是运力,是回收!他们的火箭能回来,而我们的火箭,一次发射就是一次焚烧。”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彻底崩溃。
巴黎,欧洲航天局。
直播画面结束后,会场鸦雀无声。
有人喃喃:“近地轨道一百吨,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一次性把一个完整的空间站送上去。”
另一人声音发颤:“或者,一次性把上百颗星网卫星送入轨道……我们的通信、导航体系,瞬间会被他们覆盖。”
学者们面面相觑,眼神里满是恐惧。
一位老教授哆嗦着嘴唇,低声道:“这不是一枚火箭,这是文明的分水岭。从今天起,太空不再由我们定义。”
伦敦,《金融时报》编辑部。
财经记者看着行情屏幕,满头冷汗。
欧美航天股盘前暴跌,跌幅超过25%!
卫星通信概念股崩盘!
编辑苦笑:“他们的一次点火,把我们整个航天板块炸没了。”
另一名记者无力地摊手:“还能怎么办?市场已经不相信我们了。投资人知道,大夏已经进入了一个我们追不上的轨道。”
主编沉重地叹息:“这不是一次发射,这是资本的宣判。”
硅谷,某私营航天公司董事会。
cEo满脸铁青,咆哮:“100吨!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们只需十次发射,就能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完整星网!我们上百次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只需要寥寥数次!”
技术总监低声道:“我们的重型火箭项目还在实验阶段,最大载荷不过三十吨,而且没有回收系统……”
cEo一拳砸碎了桌上的水杯,玻璃渣溅落一地,他眼神里满是绝望:“这不是差距,而是代差!我们所有的技术路线都落后了一代!”
柏林,一场学术会议现场。
原本热烈的讨论瞬间消散,学者们全都呆滞地看着屏幕。
一位教授喃喃:“一百吨……如果他们把月球基地的模块送上去,只需三四次发射就能搭建完成。”
另一人声音颤抖:“而我们,还在为十几吨的补给发射焦头烂额。”
大厅里,压抑、沉重,仿佛整个欧洲的科研界在这一刻都被掏空了灵魂。
普通国外民众的恐惧也在蔓延。
电视新闻反复播报:
【大夏重型火箭首飞成功,LEo运力近100吨】
街头咖啡馆里,股民盯着暴跌的账户,绝望地抱头痛哭:“我把全部积蓄投在航天股,现在全没了!”
年轻人满脸迷茫:“我们从小被告知是太空霸主,可今天……我们的火箭比他们小一倍,还一次性报废。”
一名中年父亲长叹:“我们的孩子,将在一个由大夏定义的太空时代长大。”
此刻,整个西方航天界和资本市场陷入彻底的震撼与绝望。
他们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逐星计划,不只是一次发射,而是一次文明的交接。
大夏的火箭巨龙,已经冲破云霄,而他们——只能在地面仰望,心中充满恐惧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