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辰正是靠着不断挑战极限与跨越领域的能力,才真正定义了他在科技领域的地位。而且,他从未让任何领域的“技术壁垒”成为真正的障碍。
正如之前在外骨骼机甲的突破一样,伍思辰总是能在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可能,一步步颠覆那些曾经被认为无法逾越的“天堑”。
随着生命科技公司正式完成收购,伍思辰迅速组织了公司所有核心科研人员的首次研讨会。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所有与会的科研人员都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一丝不安。伍思辰站在会议桌前,目光坚定,话语简洁而有力:
“我们要突破癌症的治疗,打造一套全新的方案——基因共生疗法。”
空气瞬间凝固,几位资深研究员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年长的专家不禁发出疑问:
“伍总,您这是打算直面人类最棘手的疾病——癌症?您知道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吗?”
“没错,”伍思辰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坚定,“我们正是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突破。”
但不久后,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另一位研究员略带担忧地开口:
“伍总,恕我直言,您的方案可能过于……魔幻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智能纳米传感器、精准标记癌症细胞——这些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实现。而且,像这种基因编辑技术,目前的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
伍思辰没有被打击,反而微微一笑:“我知道,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确实有很大难度,甚至可能不能完全达成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从替代方案着手。”
全场安静,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伍思辰身上。面对这群老成持重的科学家,伍思辰却异常从容,他缓缓说道:
“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无害基因着色剂,对癌症细胞进行标记,虽然不能做到完美的精准标记,但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目标定位。至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不急于一步到位,可以先通过调整微生物群落,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健康且具有癌症抑制基因的共生微生态环境,这将为癌细胞的抑制和自我修复提供必要条件。”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内顿时寂静无声,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伍思辰身上,仿佛是在听一个超现实的科幻故事。
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伍总,您说的这些方案……真的能实现吗?恕我直言,作为从业多年的研究人员,我从未见过如此大胆而具体的方案,完全没有先例可参考。”
他的话引发了其他人的低声讨论,许多人都带着强烈的怀疑态度,毕竟这些技术的整合,几乎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伍思辰是不是在“开玩笑”?
伍思辰依旧不紧不慢地站在讲台上,深知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但他并不为此退缩,目光坚定,语气依然平静: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科幻,但我相信,这个世界的伟大突破,往往是从不被看好的地方开始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癌症不再是无法治愈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