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形意通天 > 第75章 红尘了却

第75章 红尘了却(2 / 2)

落脚处,一块磨盘大小、半埋于冻土中的坚硬青石,如同被万吨巨锤砸中!

轰!

一声闷响!

巨石瞬间化为齑粉!碎石粉末呈放射状激射开数尺,原地只留下一个深坑!

众山民吓得魂飞天外,连连磕头:“不敢!不敢!小的们一定尽心竭力!谢大侠不杀之恩!”

熊和共不再理会他们,转身走向废墟中心那片祠堂焦坑。

柳轻烟已凭借医仙谷对地脉生气的感应,结合残留的堡墙根基,迅速在雪地上勾勒出了新祠堂的轮廓和大致方位。“熊大哥,以此处为基点,坐北朝南,背倚青阳山龙脊余脉,前有活水潜流(虽被掩埋,但地气未绝),藏风聚气,可安英灵。”她指着雪地上清晰的线条,语气笃定。

熊和共看着那精确的线条,微微颔首:“有劳柳姑娘。”他不再多言,大步走入柳轻烟划定的祠堂地基范围。

没有动用工具。

他蹲下身,右拳紧握,一层凝练如玉的毫光瞬间覆盖拳锋!

轰!轰!轰!

一拳又一拳,砸向脚下冻结如铁的焦土!

每一拳落下,都如同陨石坠地!沉闷的巨响在废墟中回荡!坚硬如铁的冻土在武极巨力下如同酥脆的饼干,寸寸龟裂、粉碎、下陷!碎石泥土被沛然巨力挤压得向四周飞溅!

他动作沉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仪式感,如同在为大地的伤口重新注入力量。很快,一个深达数尺、边缘整齐如刀削斧劈的方形巨坑出现在焦坑原址之上!

山民们看得目瞪口呆,如同瞻仰神迹,哪敢有半分怠慢,立刻战战兢兢地开始收敛尸骨,清理废墟。

柳轻烟则转身走向堡外风雪弥漫的山道。她需要亲自去一趟青阳城,找“万利商行”——那是天湖城在此地的隐秘产业,由南宫望的心腹执掌。她需要调集工匠、木材、石材,以及足够的粮食。重建祠堂,光靠熊和共的拳头和山民的劳力,远远不够。

风雪中,青衫身影沉默挥拳,夯实着新祠堂的根基;素白身影则迎着风雪,奔向山下的城池。一个以力开道,一个以智铺路。

***

七日之后。

风雪稍歇,铅灰色的天幕低垂。

熊家堡废墟之上,已然面貌一新。

残垣断壁被彻底清理干净,焦黑的痕迹被新土覆盖。一座崭新的祠堂,拔地而起,矗立在原本的焦坑之上。

祠堂不算宏伟,却异常坚固、肃穆。墙体由附近采石场运来的巨大青条石垒砌而成,缝隙严密,浑然一体。厚重的黑瓦覆盖着倾斜的屋顶,飞檐如刀,指向苍茫的天空。两扇沉重的乌木大门紧闭,门环是狰狞的狴犴兽首,散发着庄严肃杀之气。

祠堂前,一片开阔的广场被平整出来,铺上了青石板。广场中央,一尊丈许高的青铜香炉静静伫立,炉身铭刻着古朴的云纹,虽无香火,却自有一股沉凝之气。

柳轻烟站在祠堂前的石阶上,指挥着最后一批工匠进行着收尾工作。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明亮,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木材石材的调度,工匠的食宿工钱,乃至祠堂内部牌位的制作,事无巨细,皆由她一手操持。天湖城在此地的力量被她高效地调动起来,展现出医仙谷传人之外,卓越的统筹之能。

熊和共则立于祠堂东侧一面新砌的巨大石壁之前。

石壁高约三丈,宽逾五丈,由一整块巨大的青黑色山岩打磨而成,表面光滑如镜,在灰暗的天光下泛着冷硬的幽光。

他闭目静立,如同与石壁融为一体。脑海中,过往二十载习武的点点滴滴,如同走马灯般飞速流转。父亲严厉的教导,形意十二形的千锤百炼,每一次气血奔涌的感悟,每一次生死搏杀的领悟,直至葬仙谷底,破开玄关,窥见周天自成、真气凝练的武极之境……所有的拳理、气血运转之妙、招式变化之精、意境感悟之髓,如同百川归海,在他澄澈空明的心湖中汇聚、碰撞、熔炼!

蓦地,他睁开双眼!

眸中精光暴涨,如同两道凝练的闪电刺破昏暗!

他缓缓抬起右手食指。

指尖,并未凝聚那足以开山裂石的玉色光华,反而内敛到了极致,隐隐透出一股穿透万物、烙印虚空的锋锐意韵!

他动了!

指尖如笔,落向坚硬冰冷的青黑石壁!

嗤——!

指尖与石壁接触的刹那,竟发出轻微而清晰的摩擦声!坚逾精钢的青石,在他指尖下,竟如同松软的豆腐!

石粉簌簌落下!

指尖过处,一道深达寸许、边缘光滑如琢的凹痕,随着他手腕的移动,在石壁上迅速延伸!

没有停顿,没有犹豫。

熊和共的身形围绕着巨大的石壁游走,步法玄奥,暗合天地韵律。指尖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又如同饱蘸浓墨的巨椽,在石壁上龙飞凤舞!

起初是文字,铁画银钩,力透石背:

“形意之道,源于天地,取法诸灵。龙腾九天,其意在变;虎啸山林,其势在威;鹰击长空,其锐在神;熊罴撼岳,其力在浑……”

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相应的拳意!书写“龙”字时,指尖轨迹夭矫灵动,石屑飞扬如龙鳞;刻到“虎”字,笔锋骤然变得刚猛霸烈,石壁隐隐发出低沉的虎啸之音;及至“鹰”字,指锋锐利如钩,破石之声尖啸刺耳;写到“熊罴”,则沉雄厚重,指落如锤,整面石壁都仿佛随之震动!

文字之后,便是图形!

指尖勾勒,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将形意十二形的神髓,以最直观、最传神的姿态,烙印于石壁之上!

龙形蜿蜒,鳞爪飞扬,仿佛随时会破壁腾空!

虎形踞扑,筋肉虬结,百兽之王的凶威扑面而来!

鹰形展翅,目光锐利如电,利爪似可撕裂金石!

熊形沉稳如山,浑厚磅礴的力量感几乎要从石壁中喷薄而出!

蛇、马、猴、鸡、燕、鹞、鼍…十二形神韵,栩栩如生!

更令人震撼的是,熊和共在刻画图形的同时,更以指尖为引,将自身对气血运转、劲力生发、招式衔接、意境融合的感悟,化作一道道极其细微、却清晰无比的真气运行路线图,如同人体的经络图一般,巧妙地融入那一个个龙腾虎跃、鹰击熊撼的图形之中!这些路线图,便是他武极之境下,对形意拳本质的终极阐释——《形意真解》的精华所在!

指尖过处,石屑纷飞如雪。

熊和共的神情专注到了极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又被自身散发的热力蒸腾成白气。七日重修祠堂,他未曾动用多少真气,此刻刻壁,却是将毕生武道感悟与武极真元倾注于指尖!每一笔刻划,都如同在石壁上开辟一条气血运行的河道,烙印下一丝拳意真髓!这消耗,远比一场生死搏杀更为巨大!

柳轻烟早已屏退了所有工匠,独自一人远远站在广场边缘,默默守护。她看着石壁前那道如痴如醉、仿佛与石壁融为一体的青衫身影,看着他指尖流淌出的惊世武道,眼中充满了震撼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随着刻划的深入,那面冰冷的石壁,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一股浩瀚、古朴、包罗万象的武道意境,正从那石壁上缓缓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祠堂广场!靠近石壁的雪花,竟被这股无形的意境推开,无法落于其上!

日落月升。

当最后一笔落下,熊和共指尖的锋锐意韵悄然敛去。

他缓缓收手,后退一步。

整面巨大的石壁,已然被密密麻麻、却又井然有序的文字与图形覆盖!铁画银钩的文字阐述拳理,栩栩如生的图形展现神韵,精微玄奥的经络图揭示气血之秘!三者交融,浑然一体,构成了一部足以震动整个武林的旷世武学宝典——《形意真解》!

石壁之上,一股无形的“势”凝聚不散。龙腾虎啸之威,鹰击熊撼之力,仿佛化作了实质的压迫感,沉甸甸地笼罩着整个空间。寻常人靠近,只怕会被这股武道真意震慑心神,气血翻腾!

熊和共看着自己的“作品”,眼中并无自得,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与释然。他将熊家堡形意拳的根,留在了这片故土。无论将来熊家堡是否还有人归来,这份传承,将永存于此,静待有缘。

“好…好一部《形意真解》!”柳轻烟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惊叹,从身后传来。她缓步走近,目光流连在石壁之上,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浩瀚拳意,“此壁若现江湖,恐将掀起滔天巨浪。”

“武学之道,达者为先。”熊和共声音平静,“留于此地,赠予有缘,强于随我埋没于未知前路。他日若有心性坚韧、悟性上佳者得之,亦算我熊家堡为这武林,留下一点薪火。”

他转身,走向祠堂那沉重的乌木大门。柳轻烟紧随其后。

吱呀——

大门被推开。

祠堂内部,庄严肃穆。地面铺着光洁的青石板,数根粗大的楠木柱子支撑着穹顶。正对大门的神龛之上,供奉着一尊崭新的紫檀木牌位,上面以金漆镌刻着苍劲的大字:“先父熊公讳震山府君之灵位”。牌位前,摆放着那个被柳轻烟寻回、擦拭干净的骨灰陶坛。一尊小巧的青铜香炉置于坛前,炉内虽无香火,却纤尘不染。

熊和共走到神龛前,凝视着父亲的牌位和骨灰坛。他拿起柳轻烟早已准备好的三炷清香,指尖真气微吐,香头无火自燃,袅袅青烟升起。他持香,深深三揖,然后将香稳稳插入香炉。

“父亲,”他声音低沉,在空旷的祠堂内回荡,带着告别的决然,“不孝子和共,已诛司空桀,重修宗祠,刻录真解,延续熊家武道传承。此间红尘事,已了。”

“此去西行,前路未卜,或为求生,或为问道。若得一线生机,他日必当归返,再续香火。若…一去不返…”他顿了顿,声音依旧平稳,“亦不负父亲教诲,不负熊家男儿之名!”

字字铿锵,如同金石坠地。

青烟缭绕,盘旋上升,仿佛在无声回应。

熊和共放下香,最后深深看了一眼父亲的牌位与骨灰坛,仿佛要将这最后的景象刻入灵魂深处。然后,他毅然转身,大步走出祠堂,再未回头。

柳轻烟对着牌位恭敬地行了一礼,轻声道:“熊伯伯,轻烟会陪他走下去。”说罢,也转身跟上。

祠堂外,风雪不知何时已停。

厚重的铅云裂开一道缝隙,清冷的月光如银色匹练,恰好洒落在新修的祠堂屋顶,将那肃穆的黑瓦映照得一片皎洁,仿佛披上了一层圣洁的纱衣。

熊和共站在广场边缘,最后看了一眼月光下的祠堂,那面刻满武道真解的巨大石壁在月光下泛着幽幽冷光。他转身,望向西北方向,那是莽莽昆仑的深处。

“走吧。”他声音平静无波,所有的红尘牵绊、血火悲欢,似乎都已随着那三炷清香,化为青烟,消散在这清冷的月光与沉寂的故土之上。

柳轻烟点头,与他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投向那风雪弥漫的未知前路。

两道身影,不再停留,如同融入夜色的青白两道流光,向着昆仑更深处的风雪与未知,疾驰而去。

身后,月光下的熊家祠堂,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青阳山麓。那面刻满武道神髓的石壁,在月色下散发着无形的威严,等待着未来某一天,被有缘人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