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样板间的木门被推开时,排队的人群里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林晚扶着腰站在玄关,看着涌进来的参观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肚子——这里的每处设计都藏着她的小心思:厨房台面特意降低了五公分,方便孕妇和老人操作;卧室的窗户开在高处,既能采光又不会被邻居看到;连衣柜都做成了可折叠的,省出更多活动空间。
“这房子真好啊……”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摸着墙壁,眼眶红红的,“比我现在住的阁楼亮堂多了。”
她的丈夫在旁边数着地砖:“两室一厅,居然有独立卫生间!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儿子就能有自己的书桌了。”
参观者越来越多,狭窄的楼道里挤满了人,却没人吵闹,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看着房间里的陈设,眼里的渴望像星星一样闪。林晚站在角落,听着他们小声讨论“月租会不会很贵”“什么时候能申请”,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沈太太,您看那边!”小梅拽着她的袖子,指向门口。
十几个记者举着相机挤进来,闪光灯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周经理正对着话筒介绍:“沈氏此次推出的廉租房项目,不仅价格亲民,更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低收入家庭的需求……”
人群里有人喊:“这是不是那个做喇叭裤的林小姐设计的?”
林晚被认出来,顿时成了焦点。她有点不好意思,刚想躲到沈廷洲身后,却被他轻轻推到前面。“说说吧。”他的声音带着笑意,“说说你为什么要在厨房装下拉式晾衣杆。”
“因为……”林晚看着镜头,突然来了底气,“住廉租房的姐妹大多要在家门口晾衣服,装在厨房既节省空间,下雨天也不会淋湿。我们做设计的,不光要好看,更要好用,不是吗?”
她的话被记者们飞快地记在本子上,有人追问:“您觉得廉租房会影响沈氏的高端定位吗?”
“为什么会影响?”林晚挑眉,语气坦荡,“让有钱人住得舒心,让普通人住得安稳,这都是做地产该有的样子,不冲突。”
沈廷洲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应对自如的样子,眼底的笑意浓得化不开。他的小姑娘,总能在不经意间,说出最有力量的话。
样板间开放的第二天,港城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廉租房的照片。《港城晚报》的标题格外醒目:“沈氏廉租房: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有家可归”,旁边配着林晚扶着孕妇参观样板间的照片。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天下午,沈氏的股价竟然逆势上涨了两个点。证券分析师在广播里说:“沈氏此举不仅赢得了口碑,更开拓了新的市场,投资者看好其长期发展……”
沈家老宅的客厅里,二伯捏着报纸的手青筋暴起,报纸被揉得皱巴巴的。三姑婆叹了口气:“现在媒体都在夸廷洲有远见,咱们再说什么,怕是没人听了。”
保守派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他们最不看好的廉租房项目,居然成了沈氏的加分项。之前那些反对的话,此刻都堵在喉咙里,成了说不出的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