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艾丽娅的邀约3(1 / 2)

一行人朝着二楼的休息区走去。陈清雁心疼女儿,一边走一边轻柔地为艾莉娅揉捏着有些酸胀的手臂和肩膀,帮她放松。艾莉娅舒服地眯起眼,像只被顺毛的猫咪。

一直沉默观察许久的王志强,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再次扫过艾莉娅身边的 Keegan。他脸上带着看似随和的笑容,仿佛只是长辈对年轻人的随口夸奖,但问题却直指核心:

“你们的体能相当不错啊,” 他语气平稳,目光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落在 Keegan 汗湿却依旧挺拔的身形上,“敏捷度和反应速度都远超一般人,是特意进行过什么训练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声惊雷,在 Keegan 耳边炸响。他瞬间警铃大作,全身的肌肉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但脸上属于“ar weiss”的腼腆笑容却没有丝毫破绽。

他早就通过情报深知,眼前这个看似随和的男人,是华国特战队的顶尖指挥官——子墨。任何一丝不合常理的回答,都可能引起对方的深度怀疑。

Keegan 立刻垂下眼帘,做出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抬手挠了挠后脑勺,用一种带着年轻人被夸奖后的小小自豪,又混合着欧式口音的英语流畅地回答:

“谢谢您的夸奖,先生!” 他语气轻快,“在我们家乡,尤其是乡间,很多人非常热爱打乒乓球。”

他特意使用了‘pg-pong’这个更口语化的词。

“这几乎算是个热潮了。我和我的朋友们,” 他指了指旁边的 Ghost 和 Konig,“经常在宿舍里、或者社区的公共球台打,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您知道,乒乓球对反应速度和脚步移动要求很高,可能……不知不觉就练出来了吧?”

王志强听着他的回答,脸上依旧挂着笑,目光却似乎在他流畅的手臂线条和稳重的下盘停留了一瞬,才缓缓点头,语气听不出什么异常:

“乒乓球?确实是个好运动,很锻炼人。” 他顿了顿,状似无意地补充了一句,目光却依旧带着探究,“我以为你们这个年纪的欧洲小伙子,会更偏爱足球或者篮球一些。”

这句话看似闲聊,实则又是一个不动声色的试探,他在观察 Keegan 如何应对这种基于地域和年龄习惯的质疑。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微微凝滞。走在稍前方的艾莉娅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回头好奇地看了一眼。

就在 Keegan大脑飞速运转,准备应对王志强关于运动偏好的追问时,一旁的 Ghost适时地插话了,他想到阿尔弗雷德特意增加的个人特长那一块的足球技能。

像是完全没察觉到王志强问题中的试探意味,或者说,男人刻意表现出了一种年轻人对于长辈“刨根问底”的不耐烦。

Ghost甩了甩汗湿的头发,语气带着运动后的畅快和一丝被打断兴致的直率,用他那经过伪装的、略带沉闷的声音说道:

“那是当然,先生。” 他接话的速度很快,几乎没给 Keegan 太多思考时间,显得非常自然,

“但我们更喜欢足球。篮球?不,那太……美国了。”他故意带点地域偏见,符合某些欧洲年轻人的心态。

他一边说,一边很随意地用手比划着,像个急于分享自己擅长领域的大男孩:“我们苏黎世联邦理工的校队很有名的!我曾经是踢前锋的,ar 他是中锋,负责组织和拦截,所以你看他防守那么好!” 他顺势拍了拍 Keegan 的肩膀,把刚才羽毛球场上展现的防守能力归因于足球位置。

然后他指了指跟在稍后一点的 Konig 和 Kruger,语气笃定地补充道:“我其他的兄弟,Lukas 和 Joseph,虽然没加入校队,但他们也是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周末经常一起去踢野球。”

他这一连串的回答,语速稍快,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不容置疑的笃定和对自身爱好的骄傲,完美地将“超常体能和敏捷”的解释,从可能引人怀疑的“特殊训练”范畴,拉回到了普通大学生常见的、基于热门团体运动的“日常锻炼”上。并且,他拉上了所有人作证,增强了可信度。

王志强听着他这流畅自然、带着点年轻人不耐烦的解释,目光在他和 Keegan 之间扫了一眼,看到 Keegan也配合地露出一个“确实如此”的腼腆笑容,他眼底最后那一丝疑虑似乎终于消散了。

他脸上的笑容变得真切了些,点了点头,不再追问,只是感慨般说了一句:“足球确实是个好运动,能锻炼团队配合。” 随后便自然地移开了目光,不再盯着他们。

一场潜在的危机,在 Ghost 看似随意、实则精准的插科打诨下,被悄然化解。Keegan 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与 Ghost 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极其短暂的眼神。

得益于包场的便利和这家高级私人健身中心完善的设施,Ghost 等人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他们进入宽敞且私密性极佳的浴室,小心翼翼地摘下了已经闷了许久、边缘被汗水浸湿的易容面具,彻底清洗掉脸上的黏腻和身上的汗味。温热的水流冲刷着疲惫,也暂时带走了伪装的压力。

他们仔细地清洁面部,确保没有任何残留物会影响面具的再次贴合,然后才将那张薄如蝉翼的“脸”重新戴上。

艾莉娅是最后一个洗完的,她换上了健身中心提供的柔软舒适的灰色休闲服,宽大的款式更显得她娇小灵动。所有人的脏衣服都被工作人员统一收走进行专业的清洗和烘干,此刻大家都穿着统一的休闲服,在二楼的休息区随意溜达,气氛轻松。

而另一边,查理则很自然地与 Kruger 走在了一起,似乎对这个“女儿的新朋友”颇有好感,继续着之前关于学术背景的闲聊。

“对了,Joseph,” 查理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用一种纯粹是老友间打听近况的语气问道,“你们机械工程系,是不是曾经有一位叫 prof. dr. hans bauer 的教授?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的。他还在任职吗?那老家伙以前可是我在苏黎世交流时的酒友,好多年没联系了。”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却是一个基于真实记忆的小小考验。查理并非怀疑,只是恰好想起,随口一问。

Kruger 心中先是一凛,随即涌起一股庆幸——多亏了阿尔弗雷德那详尽到令人发指的资料包,以及他自己为了扮演好 Joseph doss 而做的刻苦准备!他迅速在脑中检索到了关于这位教授的信息。

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遗憾的表情,回答道:“bauer 教授?哦,我知道他,系里的前辈了,学生们都听说过他的轶事。不过很遗憾,先生,他前年就已经荣休了,不再授课了。听说他回巴伐利亚的老家颐养天年去了。”

查理闻言,了然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笑容:“果然退休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也好,那老家伙终于可以安心喝他的啤酒,不用再操心论文和课题了。” 他拍了拍 Kruger 的肩膀,语气更加亲切了几分,“不错,看来你对系里的情况很了解。”

他又看向另一边正在给女儿拿吹风机的Konig。他看的出来这些小子对女儿的殷勤,虽然他不指望他们能和女儿那么聪明、那么优秀,但是也不希望追求女儿的只是徒有一身肌肉的傻大个儿\/

查理自然开口,脸上挂着随和的笑容,仿佛只是长辈对晚辈学业的好奇,自然地开口问道:“嘿,Lukas,你之前提到你攻读机器人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你们现在的研究应该已经走得很远了吧?能跟我聊聊你个人主要聚焦在哪个前沿方向吗?”

这个问题,在斯塔克工业、汉默科技等巨头早已将机器人投入军事和民用领域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分量。查理想知道的,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触及边界的东西。

Konig 听到问题,先是像大多数被长辈问及专业的学生一样,露出一个略带腼腆但谈到自己擅长领域时又自然流露出的专注神情。他轻轻放下吹风机,组织了一下语言,用他那经过伪装的、稍显低沉但条理清晰的声音回答道:

“是的,先生。得益于像斯塔克工业这样的先驱,许多基础框架已经非常成熟。” 他先巧妙地捧了一下在场的托尼,显得很懂行且谦逊,“我目前主要攻坚的方向,可能听起来有点……超越传统范畴。我专注于 ‘基于量子传感信息素的群体机器人微纳尺度协同构建’。”

他抛出了一个结合了量子物理、生物启发和纳米技术的复合型前沿概念。

看到查理眼中微微一闪点了点头,Konig 继续深入解释,语气保持着学术探讨的严谨:

“简单来说,先生,我们正在尝试模仿自然界中昆虫群体,比如蜜蜂或蚂蚁的信息素通信和协作模式。但不同的是,我们试图用量子点传感器和场效应,取代化学信息素,在微纳机器人之间建立一种更快速、更隐蔽、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感知-通信-行动’网络。”

他进一步阐述其潜在价值:

“想象一下,在灾难救援中,成千上万个微米级别的机器人,能够像蚁群一样,无需中央指令,仅通过这种‘量子信息素场’就能自发协同,在废墟中构建临时的支撑结构、输送微量药物、或者进行高精度环境监测。又或者,在微观制造领域,它们可以协同操作,组装目前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复杂纳米结构。”

他甚至还提到了一个技术难点,以显示其研究的深度和真实性:

“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微观尺度下维持量子态的相干性,以及如何设计算法,让机器人群能够在这种分布式、非定常的通信模式下,依然能涌现出我们期望的宏观有序行为。我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后者的算法模型构建和仿真上。”

这个研究方向,巧妙地将生物学灵感、量子技术前沿和机器人学的核心问题结合在一起,既显得极其高端,又没有脱离“优秀博士生”可能触及的范畴。它听起来像是斯塔克工业可能会秘密投资的下一代技术,但又足够理论化,不至于立刻让人联想到军事应用。

查理听着,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出色,他眼中的赞赏之色更浓,他甚至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托尼。

托尼·斯塔克抱着胳膊,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手臂,他听了 Konig 关于“量子信息素群体机器人”的阐述,虽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天才的本能让他立刻捕捉到了一个潜在的逻辑陷阱或技术瓶颈。他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他上前一步,提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

“很有意思的构想,Lukas。利用量子效应模拟信息素进行分布式协同,听起来很美妙。但是,” 他话锋一转,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你如何解决在宏观尺度下,背景电磁噪声、热力学扰动对你们那种脆弱的‘量子信息素场’的致命干扰?要知道,化学信息素在空气中也会扩散、衰减,但你们的量子态……恐怕在几厘米之外就会退相干得一塌糊涂了吧?这岂不是意味着你们的微纳机器人集群,有效作用范围极其有限,甚至可能不如一群真正的蚂蚁?”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接命中了基于量子效应的群体智能在现实环境中应用的核心难题之一——退相干和环境干扰。这绝非一个普通学生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Konig 心里猛地一紧,背后瞬间沁出冷汗。阿尔弗雷德的资料包再详细,也不可能预见到托尼·斯塔克会当场提出如此专业且尖锐的质疑!他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有限的、关于量子物理和群体机器人的基础知识中拼凑出一个听起来合理的回答,但明显能感觉到他的语速慢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难:

“您……您指出的问题非常关键,斯塔克先生。”

他努力维持着镇定,“这……这确实是我们目前攻坚的核心难题之一。我们正在尝试……尝试通过设计特殊的拓扑保护结构,以及……开发动态频率调谐算法来部分补偿环境干扰……但正如您所说,退相干问题在宏观尺度下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我们还在寻找更鲁棒的解决方案……”

他的回答虽然提到了几个专业术语,但缺乏具体的、令人信服的细节,明显透露出一种“理论知识知道,但实际解决方案尚在探索”的窘迫感,这恰好符合一个“优秀但并非绝世天才”的研究生面对行业泰山北斗尖锐提问时的真实反应。

就在 Konig 额头快要冒汗,气氛微微有些凝滞的时候,一旁的艾莉娅看不下去了。

她几步走到 Konig 身边,带着点维护的姿态,笑着对托尼说,语气带着少女的娇嗔和不容置疑的维护:

“嘿!托尼!世界上就只有一个托尼斯塔克好吗?他们已经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学生了!你不能拿你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人呀!”

她说着,还用手肘轻轻碰了一下 Konig 的手臂,像是在给他打气,然后转向托尼,叉着腰:“而且,探索未知本身不就是这样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Lukas 他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在努力寻找方向,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的话既化解了 Konig 的尴尬,又巧妙地捧了托尼,还肯定了 Konig 的努力,一举三得。

托尼·斯塔克听了 Konig 有些勉强的回答,又瞥见艾莉娅那明显带着维护意味的姿态,他只是不置可否地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带着他特有的傲慢与疏离,轻飘飘地扔下一句护短的小鬼,便不再多言。

他转身走向饮料区,显然对这场“学术探讨”失去了进一步深入的兴趣。他本就不是那种会浪费时间鼓励不相干年轻人的类型,点出问题已是极限。

查理则继续扮演着和蔼长辈的角色,与几位年轻人闲聊。他对Kruger和 Keegan似乎尤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