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大晨皇宫·御书房:
皇帝萧瑾翻阅着影卫呈上的《士林清议》与《格物报》,目光在两者之间来回移动,久久不语。
“江南方面,这次是下了血本了。”影卫统领低声道。
“穷途末路之吠罢了。”萧瑾放下报刊,语气平淡,“萧煜这小子,应对得倒是稳妥。不争口舌,只摆事实。这账目……清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他手指敲了敲《格物报》上关于北狄成功的报道:“扬威于外,惠泽于内。这功绩,是实实在在的。江南那些人,除了会写几篇酸文,还能做什么?”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陛下,那是否需要……”影卫统领试探道。
“不必。”萧瑾摆了摆手,“让他们争去。舆论如水,堵不如疏。萧煜既然有本事引导,便由他去。朕倒要看看,是他那‘格物’的实绩硬,还是江南百年的清议名头响。”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萧炎,枢密院那边,对格物院和楚氏商行的支持,照旧。只要不出大乱子,朝廷……便默许这一切。”
皇帝的默许,在这种关键时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助力。他乐于见到萧煜用新的力量去冲击旧有的利益集团,这有助于他维持朝局的平衡,同时也为大晨注入新的活力。
酉时·格物院医学馆:
医学馆内,一场小型的展示正在举行。受邀而来的,不仅有格物院的学者,还有几位与格物院有合作、态度相对开明的太医,以及京都几位有名望、并非出身江南核心圈子的老大夫。
苏沐清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微镜,将不同的样本一一展示。
“诸位请看,这是取自疫病水源的样本……这些活动的细小之物,我们暂称之为‘细菌’,便是导致许多腹泻、霍乱的元凶之一。”
“这是腐肉上的样本……这些,我们称之为‘霉菌’。”
“而这是经过煮沸后的水样……几乎不见细菌踪影。”
当那些平日里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世界,清晰地呈现在目镜之下时,所有观者都震惊了。太医们捻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老大夫们瞪大了眼睛。
“竟……竟真有如此微小之生灵!”
“怪不得!怪不得煮沸之水不易致病!”
“苏先生,此物真乃医家神器啊!若能观病原之形态,对症下药,岂非事半功倍?”
事实胜于雄辩,尤其是这种颠覆认知的事实。显微镜带来的震撼,远比千万篇雄文更加直接有力。它正在悄无声息地瓦解着旧有医学体系的根基,也为格物之学赢得了更多专业领域的认可。
舆论的烽火在各条战线燃烧,但新旧交锋的天平,已然开始向着拥有事实与未来的一方倾斜。
---
(第15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