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金銮殿
户部尚书手持玉笏,面色凝重地出列奏报,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陛下,北狄战事虽暂缓,然数月来大军调动、边关修缮、抚恤赏赐,所耗甚巨。加之去岁南方水患,税收不及预期,如今国库……已然见底。若再无开源之策,恐难维系边军耗用,亦影响朝廷各项开支。”
此言一出,原本因北疆捷报而稍显轻松的朝堂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钱财,永远是帝国的命脉。
龙椅上的皇帝萧宏,眉头微蹙,目光扫过下方群臣:“众卿家,可有良策,解这国库空虚之困?”
短暂的沉默后,一些保守的老臣提出“加征农税”、“削减用度”等老生常谈。立刻便有官员反驳,加征农税恐引民变,削减用度则可能影响边防和官员体系运转,争论不休。
就在此时,一位素以清流自居、与四皇子一派走得颇近的老御史,忽然将目光投向了新任枢密院副使萧煜,朗声道:“陛下,老臣记得,早年睿王殿下于朝会上,曾提及‘盐铁专卖,利益归于上’之论。如今国用不足,何不深究此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刹那间,几乎所有目光都再次聚焦于萧煜身上。盐铁之利,自古便是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但也牵扯着无数地方豪强、官商勾结的巨大利益网络,动之,如同捅马蜂窝。
四皇子萧焕垂眸,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早已料到会有人重提此议,正好借此将萧煜这“改革者”推到风口浪尖,让他去面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的反噬。
太子一系则冷眼旁观,盐铁改革若能成,于国有利,他们乐见其成;若失败,则能削弱萧煜,他们亦乐见其败。
萧煜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这是阳谋,亦是考验。他稳步出列,神色从容:“父皇,儿臣确曾浅见。盐铁乃民生、军需之根本,其利不应尽归私门,而应大部归于国库,此乃强国之基。然改革之法,不可操切,需循序渐进,堵疏结合。”
他并未直接提出具体方案,而是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具体细则,涉及生产、运输、定价、销售、稽查等诸多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儿臣恳请父皇,容儿臣与户部、工部及相关衙署详细研讨后,再呈上完备章程。”
他不接 的烫手山芋,而是要求调研权和时间,将压力转化为稳妥推进的权力。这番应对,既表明了态度,又规避了冒进的风险。
皇帝看着沉着冷静的萧煜,眼中闪过一丝考量,最终点头:“准。盐铁专卖革新之事,便由睿王牵头,会同户部、工部议处,一月内,给朕一个可行的章程。”
“儿臣领旨。”萧煜躬身,知道一个比应对北狄危机更为复杂、阻力更大的国内经济改革重任,落在了自己肩上。
---
同一时刻·睿王府格物轩
远离朝堂的喧嚣,格物轩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名工匠在萧煜的指导下,利用简单的齿轮传动和水力模型,成功驱动了一套铜活字排版系统。当第一张字迹清晰、墨色均匀的《农事简易指南》被印刷出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了!殿下,真的成了!”负责此事的工匠头目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意味着,书籍的成本将大幅降低,知识的传播速度将千百倍地提升。
萧煜拿起那张还带着墨香的纸张,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掌控舆论、普及知识、开启民智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