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在萧非看向刘彻之时,看到了刘彻眼中那对着庄青翟一闪而过的冷芒。
萧非知道,刘彻这段时间根本没有流露出要与匈奴大战一番的意图。因此此时刘彻需要的是一个台阶,是一个既能安抚一时占了上风的主战群情,又能暂时稳住局面的台阶。再加上萧非也确实想给自己这个已经牺牲了的同僚朱中大夫弄些好处。不过让萧非不理解的是往常这种廷议很少让李广、程不识参加,今日也不知道刘彻有什么深意。
于是,在庄青翟话音刚落别人还没有出声附和之际,萧非却立刻不失时机地出声附和道:“御史大夫所言极是!陛下,朱中大夫此次是为国捐躯,忠勇无双,朝廷理应厚加抚恤,以慰其忠魂,亦可彰显陛下仁德!”
萧非这一带头,立刻起到了示范效应。早就憋着一股火的李广斩钉截铁道:“臣附议!”
素来沉稳但同样心怀愤懑一直未出声的程不识,也不管那么多了立刻跟着高声附和:“酂侯此言有理,请陛下厚赏忠烈!”
庄青翟听到李广的声音还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听到程不识附和时居然连自己都不提,没忍住将头低下默默暗骂一声:那是我先提出来的,该死的居然提都不提。
紧接着,少府神、中尉张欧等一批官员,无论是出于对忠臣的敬重,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也纷纷出言表示赞同,不过这几位在附和时就加上了赞同御史大夫与酂侯所言这几句话。
很快,殿内已全是要求厚赏朱中大夫的声音,就连田蚡、窦婴都不得不跟着发声,一时间殿内刚刚关于主战的呼声渐渐停歇。
御座上的刘彻,看着下方的议论心中对不能乾纲独断还是有些憋屈。不过当看到萧非这位酂侯适时地抓住抓住庄青翟的话茬成功引导了话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接着刘彻对着侍立在御座旁的中书谒者令递了一个眼神。
中书谒者令立刻会意,躬身领命,然后向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诏书,面对
中书谒者令的声音非常具有穿透力,刚刚一出声,
“皇帝诏曰:咨尔中大夫朱氏,奉令出使,持节不辱。匈奴悖慢,干犯天颜,朱卿廷斥其非,义形于色,终被其害,壮烈殉国。朕甚惮之,愍之,怜之!其忠勇可嘉,气节凛然,实为士林楷模,邦国之光!特旨:追赠朱中大夫,为其加爵一级,由其长子承袭;于长安近畿,择吉地营葬,一应丧仪,由太常依制优渥全权办理;另荫其长子入宫为郎,以示恩宠。钦此~”
这份诏书,追赠了爵位,为死去的朱中大夫还给予了隆重的葬礼,另外加上对其子嗣的荫恩,可谓极尽哀荣,将朝廷对忠臣的褒奖姿态做到了十足。
中书谒者令诏书宣读完毕,丞相许昌这才从容起身,躬身道:“臣代朱中大夫,谢陛下隆恩!”
庄青翟此时看着刘彻如此准备充分才彻底明白刘彻根本就没有想要对匈奴作战,看着代表朱中大夫领旨的许昌充满幽怨。
待丞相许昌代表朱中大夫谢恩完毕,退回自己的席位,萧非便随着殿内众臣,再次齐声向刘彻表示了对这一封赏之举的感佩:“陛下圣明,臣等谨代朱大夫家眷,再谢陛下隆恩!”众人的声音声音整齐划一,使殿内一时充满了对忠臣义士的褒扬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