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酂侯!”许昌将奏疏一合突然开口,“这奏疏...是陛下授意所上,还是酂侯自己所为?”
“丞相此话有何讲究?”萧非还是没搞懂许昌想要干什么。
许昌没有管萧非的问题,而是展开奏疏又看了一遍,“《易》《礼》二经......倒是选得甚是巧妙。”许昌忽然抬眼向萧非,“你为何偏偏选择这两经增设博士?”
怎么他看出什么了吗?果然不能小看他人啊!萧非想到这里,气定神闲回答:“我只是觉得此二经重要罢了。”
许昌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将奏疏放到面前案几上,面露回忆,“你我同为开国功臣之后。你是萧相国后人,我祖许温当年也是随着高皇帝定天下才封的侯。如今同为列侯,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萧非点点头,“丞相请明说。”
“按朝廷的制度。”许昌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上放着的奏疏,“凡国事奏疏,应当先上呈至丞相府,由我召集集议后才能上奏陛下裁定。酂侯今日之举......”说到这里许昌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可是坏了规矩啊!”
萧非心中一阵,“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刘彻啊刘彻,我的陛下啊,你这是拿我当枪使啊!”后背顿时沁出一层冷汗。又看着许昌那意味深长的样子,心想:“这许昌分明是在告诉我他知道了刘彻借我之手,用我这个内朝侍中试探他这个外朝丞相的用心。可是陛下不明说,我也不能挑破啊!得,硬扛着吧!”
萧非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丞相,你也知道,我是幸进为官,对这些规矩不是很懂。我想着增社博士不算什么军国大事,又因侍中身份常在禁中行走,便直接......”
“罢了。”许昌突然抬手打断,转而问道:“你可知为何一定要将奏疏先呈与丞相?”
萧非装作不懂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如果将奏疏全部一股脑的堆到陛;主好详,则百事荒。”许昌开始说教。
荀子?萧非脑袋冒出问号,好你个许昌,你不是以黄老自居吗?怎么现在用荀子的话教育起我来了,果然屁股决定脑袋啊!
许昌见萧非不再吱声,摆摆手,“此事到此为止。但是你这事做的糊涂啊!你要当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进入官场就要知晓谨慎的重要性,今日之事下不为例。”
“多谢指点。”萧非还是那样非常客气表达了感谢,内心却在一直吐槽。
许昌却突然用对自己晚辈那样的语气,忽然话锋一转,“今日就你我二人,我也就直说了。如今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而陛下对我这丞相又十分不喜......像我前面说的咱们同为功臣之后,你我又皆习黄老之术,陛下对你又宠爱有加,以后可就......”
萧非越听越不对,心中已经开始疯狂吐槽:“不是,我这被刘彻当抢使,我也就认了毕竟人家是汉武大帝还有酎金这个大招。怎么你许昌今日也杀出来阻挡我躺平大计,这可不行!”
“靠你了~”许昌说着还在最后拉了个长音。
萧非慌忙推辞,“丞相,我年少才疏学浅,岂能当此重任。”一边说还摆着手。
许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说这个话题。转而问道:“陛下对此二经的博士可有属意人选?”
萧非听到许昌换话题,暗自松了口气,“陛下同意了我的奏疏,只说由丞相召集议定,并无特别交代具体人选。”
许昌点了点头,脸色又恢复了威严,“一会我请太常过来,在召集一些相关人等议一议人选即可,酂侯不妨留下共议如何?”
萧非一听还要召集这么多人,其中还有南陵侯太常赵周,连忙起身,“既然此事还要这么多人来议,陛下有没有交代人选,下官就不叨扰了。下午再来听结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