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二年的寒冬,北风裹挟着雪粒,在淮北平原上呼啸肆虐。南朝宋的边境重镇滑台城外,北魏大军的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马蹄声、铠甲碰撞声日夜不绝,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已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滑台作为刘宋抵御北魏的重要屏障,城防本就坚固,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领的精锐铁骑面前,却渐渐难以支撑 —— 守军将士伤亡惨重,粮草即将耗尽,处境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城头上,滑台守将王景度身披满是血污的铠甲,手中的长枪早已被砍得卷了刃。他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北魏士兵,眼中满是疲惫与焦急。就在半个时辰前,北魏军队又一次发起猛攻,数十架攻城梯搭在城墙上,士兵们如同潮水般向上攀爬,守军将士们用滚木、石块、热油奋力抵抗,城头上尸横遍野,鲜血顺着城墙流下,在雪地中凝结成暗红色的冰。“将军,将士们已经连续作战三日,连口热饭都没吃上,不少人冻饿交加,已经撑不住了!” 一名副将踉跄着跑到王景度身边,声音嘶哑地说道。王景度回头望去,只见城墙上的士兵们个个面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有的甚至靠在城垛上,连握刀的力气都没有。
“不行,滑台不能丢!一旦滑台失守,北魏大军便可长驱直入,逼近建康!” 王景度咬牙说道,随即下令:“再派使者,快马加鞭前往建康,务必恳请陛下派遣援兵,若再无援兵,滑台必失!” 这已是滑台守军派出的第五批使者。此前的四批使者,有的在途中被北魏骑兵拦截,有的虽抵达建康,却连刘义符的面都没见到,只能将求援信交给辅政大臣,可最终都石沉大海。
这一次,王景度挑选了军中最精锐的十名骑士,让他们换上平民服饰,趁着夜色从城墙的密道偷偷出城,每人携带一封求援信,分不同路线前往建康。临行前,王景度握着使者的手,眼中满是期盼:“你们一定要见到陛下,告诉他滑台的危急情况,若能请来援兵,你们便是大宋的功臣!” 使者们郑重地点头,翻身上马,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终于有三名使者躲过北魏军队的搜查,抵达了建康。他们来不及休息,便立刻赶往皇宫,请求面见刘义符。可此时的刘义符,正与宫人们在御花园的 “市集” 中玩乐,听闻使者求见,不耐烦地说:“不过是边境的小事,有什么好见的?让他们回去,告诉那些将士,好好守城便是。” 宦官将刘义符的话传给使者,使者们心急如焚,跪在宫门外放声大哭:“陛下,滑台危在旦夕,将士们伤亡惨重,若再无援兵,城破之后,北魏大军便会南下,危及建康啊!求陛下开恩,派遣援兵吧!”
哭声惊动了正在 “绸缎庄” 扮演商贩的刘义符,他皱着眉头,走到宫门前,看着跪在地上的使者,脸色阴沉地说:“放肆!边境战事自有将士们应对,何必烦扰于我?朕正忙着玩乐,再敢喧哗,朕定斩不饶!” 说完,便转身回到 “市集” 中,继续与宫人们嬉闹,留下使者们在宫门外绝望地哭泣。
使者们不愿放弃,又找到了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将滑台的危急情况一一禀报,恳请他们劝说刘义符派遣援兵。徐羡之、傅亮虽也忧心忡忡,却也无可奈何 —— 他们多次劝谏刘义符,可刘义符根本不听,反而嫌他们多管闲事。徐羡之叹息道:“并非我们不愿帮忙,只是陛下心意已决,我们也无能为力。你们还是回去吧,告诉王将军,尽量坚守,我们会想办法筹集一些粮草,尽快送往滑台。”
使者们深知,仅靠粮草根本无法挽救滑台,可他们也无计可施,只能带着满心的绝望,踏上返回滑台的路途。而此时的滑台,局势已更加危急。北魏军队见刘宋援兵迟迟不到,攻势愈发猛烈,他们用撞车撞开了滑台的城门,士兵们蜂拥而入,与守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守军将士们虽奋勇抵抗,可终究寡不敌众,王景度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力竭战死。
景平二年十二月,滑台城破的消息传到建康。北魏军队在城中大肆劫掠,百姓们流离失所,哀嚎声遍布全城。而刘义符得知消息后,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丢了一座城池,再派些将士去夺回来便是。” 说完,便继续与戏子们宴饮作乐,仿佛滑台的失陷,与他毫无关系。
滑台的失守,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北魏军队士气大振,开始向刘宋的其他边境城镇发起进攻。而刘义符的漠视与昏庸,也让朝中大臣与民间百姓彻底失望。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等人深知,若再任由刘义符胡作非为,刘宋王朝必将走向灭亡。一场旨在推翻刘义符统治的政变,在滑台失陷的刺激下,终于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