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清算旧党(2 / 2)

清算的行动持续了整整三日。建康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被押解的犯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绝望的神色。有个老臣曾劝刘彧:“陛下,株连九族是不是太狠了?”

刘彧站在 “洗辱碑” 前,抚摸着碑上的裂痕,声音低沉而坚定:“狠?刘子业杀我宗室时,株连的何止九族?去年他怀疑吏部尚书谋反,连尚书府的门房都被砍了头。朕今日所为,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刑场设在城外的乱葬岗,与刘子业、山阴公主的坟墓遥遥相对。犯人们被捆在柱子上,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的家人跪在旁边,哭声震天。负责监斩的将军看着名单,忽然发现有个名字很熟悉 —— 那是当年给刘子业出主意,将刘彧称作 “猪王” 的小吏。

“你可知罪?” 将军问。

小吏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我知罪,可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求将军开恩!”

“你的老母和孩子,” 将军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怜悯,却依旧坚定,“会由朝廷赡养,直到他们成年。但你,必须伏法。”

午时三刻的梆子敲响,刽子手的刀光闪过,一颗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乱葬岗的土地,与刘子业、山阴公主的血迹混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血腥的历史。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着拐杖来到刑场边,看着被斩首的犯人,忽然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就哭了。她的儿子是前太子冼马,因劝阻刘子业暴虐被孙超之所杀,如今仇人终于伏法,她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刘彧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城外的方向。宗越走到他身后,低声道:“陛下,所有亲信都已伏诛,株连的家属共计三百余人。”

刘彧没有回头,只是望着远处的炊烟。风卷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传朕旨意,将他们的家产全部充公,分发给曾被他们迫害的百姓。” 他顿了顿,补充道,“那些被株连的孩子,若未成年,送入宫中为奴,待成年后释放,给他们一条生路。”

宗越有些惊讶,却还是躬身领旨:“臣遵旨。”

三日后,建康城的百姓们发现,街头巷尾的告示栏里,贴出了新的布告 —— 上面写着被清算的亲信名单和罪行,以及百姓可以领取赔偿的地点。有个曾被王潭之抢走土地的老汉,领到了十亩良田和两头耕牛,他捧着田契,对着皇宫的方向连连磕头:“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刘彧站在太极殿的窗前,看着街上欢呼的百姓,忽然觉得肩上的重担轻了许多。他知道,这场清算虽然残酷,却震慑了那些潜在的野心家,也让百姓看到了新朝的决心。香炉里的艾草燃尽,留下淡淡的清香,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后来,有人在乱葬岗的边缘,看到一株顽强的小草从血污中钻出来,在风中摇曳。百姓们说,那是被冤杀的灵魂在重生,也是大宋王朝在历经劫难后的希望。刘彧听说后,让人在那里种了一片向日葵,每当花开时,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像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