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野指挥部内摆放着详细的海南岛沙盘,刘川、聂政委、参谋长刘亚、政治部主任谭正围聚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狭长海域与岛屿上。
刘亚拿着刚译出的电文:“司令员,韩楚和肖光联合来电,登陆部队已与琼崖纵队在临高角、玉包港、白马井等多处滩头完成会师,正兵分两路向内陆纵深突击,目前薛岳收拢溃兵加上原岛守军,约十三万人,正依托中部山林地带和原有既设工事,企图构筑第二道防线,延缓我军进攻锋芒。”
刘川目光扫过岛上那些代表山峦、沟壑的沙盘:“十三万惊弓之鸟,建制混乱,士气低迷,但其核心是桂系和粤系的一些老底子,薛岳本人也有些能力,依托海南复杂地形,清理起来需要时间,不能急躁。韩楚他们有没有提到具体的困难?”
聂政委接口道:“目前看困难是明摆着的,补给线拉得过长,海运压力大,岛上地形对我们重装备运动不利,更重要的是,老美的第七舰队就在旁边看着,虽然暂时按兵不动,但终究是个巨大的变数。”
刘亚立刻补充:“海军王涛同志报告,我混合舰队在预定海域与美第七舰队继续保持安全距离对峙,对方活动频繁,但未越界。空军小林觉报告,所有可用战机已完成战备,可提供有限空中支援,但航程和留空时间制约了对纵深目标的打击效果。前线部队反映,战士们连续航渡作战,体力消耗大,亟需休整和弹药补充,重炮炮弹和迫击炮弹消耗速度超出了战前预估。”
谭正的声音沉稳:“政治部已起草了针对海南岛的宣传纲要,强调解放海南对巩固海防、统一的意义,同时加强对敌分化瓦解,特别是对地方杂牌部队,攻心为上。也已严令各部,在解放区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俘虏政策,秋毫无犯就是最好的宣传。”
刘川目光扫过几位搭档:“老谭说得对,纪律就是战斗力,尤其是在这种敏感时刻,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他转向刘亚:“给韩楚、肖光回电:一、肯定登陆及会师成果,继续向内陆稳步推进。二、同意对敌情判断,下一步作战,采取稳扎稳打、分割包围、逐步压缩战术,充分发挥琼崖纵队熟悉地形、联系群众的优势,配合主力行动。三、后勤补给,野司总部正在协调运输船队加紧前送,优先保障弹药、药品。四、严密监视海上美军,无命令,严禁主动挑衅,若遭攻击,坚决自卫还击。五、攻坚作战,注重步、炮、坦协同,减少不必要的战士伤亡,我们要胜利,但不是用战士牺牲堆出来的胜利。”指令清晰,被参谋迅速记录。
海南岛,临高角附近建立的简易前线指挥部里,闷热潮湿,韩楚和肖光蹲在摊开的地图前。
韩楚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老肖,你看,薛岳把主力收缩在澄迈、白莲这一线,摆明了是想利用这里的丘陵水网,跟我们打消耗战,拖时间,指望老美的支援或者我们后勤断线。”
肖光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等高线:“算盘打得不错。这里地形确实限制我们坦克重炮展开。但他那十几万人现在是七拼八凑,指挥必然混乱,各部保存实力的心思肯定比协同作战重。”他抬起头:“我想让周保的第十纵队和李云龙的第一纵队,从东西两翼实施钳形突击,避开正面硬啃,先切断他们各部之间的联系,把这块硬骨头切成几小块,然后集中炮火和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吃。”
韩楚带着坚决:“对,就这么干,同时让琼崖纵队的同志组织小部队和民兵,不断袭扰他的后勤,打击侦察部队,让他睡不着觉,通知炮兵司令朱锐,把能跟上的火炮统一指挥,成立前沿炮指,什么时候开炮,打哪里,打多久,必须计算准确,不能浪费一发炮弹,”他转头对通讯参谋道:“记录命令,各攻击部队按预定方案展开,强调步炮协同,攻击时间定于明日拂晓六时整。另,将作战计划概要发报上海指挥部。”
命令下达,夜色中,四野战士们利用丛林掩护,向攻击位置运动。工兵冒着冷枪冷炮,修复道路桥梁。炮兵阵地上,朱锐亲自坐镇,看着参谋们紧张计算射击诸元,一门门火炮昂起炮口。
拂晓,信号弹准时升空,炮火准备开始,炮火尚未延伸,冲锋号已响,步兵在坦克引导下,冲向被炮火反复犁过的敌军阵地。整个攻击流程,各兵种配合娴熟,显是百战精锐。
上海四野指挥部,战报不断传来。聂政委看着更新线路:“韩楚和肖光领会了意图,这第一拳打得扎实,分割包围态势正在形成。”
刘亚点头:“初步反馈,步炮协同效果良好,敌军前沿防御已被撕裂。我军伤亡控制在较低水平。”
谭正补充:“随军工作队报告,接触村庄的群众,见我军队纪律严明,态度已从观望转向欢迎,不少青壮主动帮忙抬担架、运物资。”
刘川静静听着,片刻后,他对刘亚道:“刘亚,再给韩楚、肖光发报,八个字:‘再接再厉,务求全功’。另,通知王涛和小林觉,海空军保持最高警戒,我要随时知道第七舰队动向。”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明白,海南岛战事虽顺,远未到庆功时,海面上的美军舰队和薛岳手中那十几万绝境之敌,仍是巨大变数。